根據一篇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同行評審研究,在首次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CHD)、心臟衰竭或中風的患者中,超過99%的人在事件發生前,至少有一項關鍵風險因素處於非理想水平。

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韓國超過934萬人和美國6803人的數據,旨在探討首次心血管事件發生前,四項關鍵風險因素——血壓、血糖、膽固醇和吸煙狀況——是否處於非理想水平。

該研究的具體標準包括:血壓超過120/80 mm Hg或正接受降壓治療;總膽固醇高於200 mg/dL或正接受降脂治療;空腹血糖高於100 mg/dL、已診斷為糖尿病或正接受降糖治療;以及有吸煙史或現在仍在吸煙。

壓倒性證據:近100%心血管事件,皆由已知風險因子預告

研究結果顯示,在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南韓患者中,99.7%的人至少有一項非理想風險因素;美國患者的此一比例為99.6%。心衰竭患者也呈現類似模式,韓國與美國分別為99.4%和99.5%。在中風方面,此數據在南韓與美國分別為99.3%和99.5%。

簡而言之,無論性別,美韓兩國超過99%的人在經歷首次重大心血管事件前,都至少存在一項非理想風險因素。其中,更有超過93%的個案,在事發前出現了兩項或以上的非理想風險因素。

研究人員寫道:「這些結果不僅挑戰了『心臟病時常在沒有主要風險因素下發生』的觀念,也證明了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衰竭或中風,極少在沒有傳統風險因素的情況下發生,這凸顯了一級預防(primordial prevention)的重要性。」

這項由西北大學領導的研究指出,高血壓是心血管事件中最常見的單一風險因素,在韓國患者中佔比超過95%,在美國患者中則超過93%。

該研究資深作者菲利普·格陵蘭博士(Dr. Philip Greenland)表示:「我們認為這項研究極具說服力地證明,在這些心血管事件發生前,暴露於一項或多項非理想風險因素的比例已接近100%。當前的目標應是更努力地控制這些可改變的風險因素,而非轉向那些難以治療且非因果的因素。」

美國健康警訊:風險因子攀升,醫療負擔恐增三倍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心臟病是美國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平均每34秒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美國心臟協會(AHA)更警告,許多導致心臟病的風險因素仍在持續上升。近47%的美國成年人患有高血壓,超過72%的人體重超標,57%的人已處於糖尿病前期或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AHA志願者德魯夫·S·卡茲(Dhruv S. Kazi)指出:「若近期趨勢不變,到2050年,高血壓和肥胖將分別影響超過1.8億美國成年人,而糖尿病的患病人數將攀升至8000萬以上。與此同時,我們預計心血管疾病的相關醫療費用將飆升300%。」

致命的甜蜜:含糖飲品如何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關鍵推手

發表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飲用含糖飲品(SSBs)是心血管疾病的關鍵促成因素之一。

該研究的參與者、格里菲斯大學教授倫納特·維爾曼(Lennert Veerman)表示:「結果顯示,2020年全球有220萬例糖尿病和120萬例心血管疾病可歸因於含糖飲品。更令人震驚的是,飲用含糖飲品直接導致了8萬名糖尿病患者及25萬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

作者介紹:Naveen Athrappully 是《大紀元時報》負責報道商業與國際新聞的記者。

原文 1st-Time Heart Failure or Stroke Patients Display 4 Specific Signs, Study Says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