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是全美選舉日,紐約市長選舉全美矚目,競爭異常激烈,選民投票熱情高漲。根據紐約市選舉委員會的統計,投票人數突破200萬人,是56年以來的首次。

華人選民踴躍投票。(林丹/大紀元)
華人選民踴躍投票。(林丹/大紀元)

法拉盛第20小學投票站。(林丹/大紀元)
法拉盛第20小學投票站。(林丹/大紀元)

第20小學投票站的郵寄選票投放箱。(林丹/大紀元)
第20小學投票站的郵寄選票投放箱。(林丹/大紀元)

圖中綠色區域為庫默勝出,藍色為曼達尼得票領先,紅色則代表斯利瓦。可見庫默在史丹頓島、南布魯克林及曼哈頓部份地區領先,但在布魯克林北部則敗給曼達尼。(CUNY大學研究中心網站)
圖中綠色區域為庫默勝出,藍色為曼達尼得票領先,紅色則代表斯利瓦。可見庫默在史丹頓島、南布魯克林及曼哈頓部份地區領先,但在布魯克林北部則敗給曼達尼。(CUNY大學研究中心網站)

在紐約法拉盛214小學投票站,選民絡繹不絕,投票踴躍。(林丹/大紀元)
在紐約法拉盛214小學投票站,選民絡繹不絕,投票踴躍。(林丹/大紀元)

紐約市選舉委員會在接近晚上9點時,社交平台X官方帳號大放煙花,慶祝紐約市投票人數突破200萬,為1969年市長選舉以後首次突破200萬人投票。

截至下午6點,根據紐約市選舉委員會的統計,約有175萬選民在選舉日當天或提前投票期親自投票,另有至少10.2萬人以郵寄方式投票。距離投票結束還有三個小時的時候,這一總投票人數已經超過了自1993年以來歷屆紐約市長選舉的投票人數,包括2021年市長選舉的110萬張選票。

連續在法拉盛20小學投票站擔任協調人多年的Kumar表示,據他目測,今年來這個票站投票的人數,超過總統大選以外的任一次選舉。

紐約市長選舉投票率最高是1969年,近250萬人投票選出自由派市長約翰·林賽(John Lindsay),迄今仍保持紐約市最高的投票率。本世紀投票率最高的一次是2001年,共152萬人投票。當時,億萬富翁商人彭博(Michael Bloomberg)代表共和黨和獨立黨參選,擊敗了民主黨候選人馬克·格林(Mark Green),後者當時是紐約市的公益維護官。那次選舉發生在911恐怖襲擊事件近兩個月後。

1989年選民投票率也創下新高,當時民主黨候選人丁勤時(David Dinkins)擊敗了共和黨候選人朱利亞尼(Rudy Giuliani)。近190萬紐約選民參加了那次選舉。四年後,同樣數量的選民參與了投票,但這次是為了幫助朱利亞尼擊敗丁勤時。投票率幾乎與上次一樣高。

「年輕人百分百投給曼達尼」

亞裔美國人法律辯護與教育基金會(AALDEF)與民權中心聯合在法拉盛第20小學的票站外進行投票情況的調查,據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年輕人100%投票給曼達尼。」他說還有一個奇怪的情況:「一些去年投票給特朗普的人,今年投票給曼達尼。」

不僅年輕人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曼達尼(Zohran Mamdani),有中老年華人男子也表示這樣選擇。選民林先生在第20小學外表示,他投給了年輕人(曼達尼),「認同他關注民生的政策,尤其是增多住房的政策。」他說,已經知道「老人」庫默做得怎樣,覺得不妨換新人來做做。

共和黨人投給庫默

不少中老年人對社會主義者曼達尼有恐懼感,「兩害相權取其輕」,不如選擇庫默,認為投給斯利瓦等於幫了曼達尼;為了阻止曼達尼當選,有相當一部份原支持斯利瓦的共和黨陣營的選民,棄投斯利瓦,轉而投給庫默。

一個非牟利機構的負責人陳先生表示,他來美國45年,共和黨籍30年,他說:「感覺斯利瓦沒甚麼機會,所以投給了庫默。」但是他說他的太太投給了曼達尼,「我的太太9歲來美國,她喜歡曼達尼的政綱。」#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