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多地相繼暫停甚至收回此前為鼓勵二孩、三孩家庭發放的生育獎勵或補貼。知情人士指出,地方財政緊張,二孩家庭難以拿到政府承諾的補貼,這種情況已蔓延至多個城市。
11月5日,安徽六安一位網民發帖稱,自己申請的二孩補貼被臨時叫停。本應發放的款項未收到,反而接到當地衛健委電話通知:「全省範圍內的二孩補貼將全部追回,已發放的從育兒津貼中扣除,未發放的直接截回。」
消息傳出後,六安、蚌埠、滁州、淮南等地網民陸續反映相似情況,稱地方在承接新生育政策的過程中出現補貼停發。網帖指出,這類補貼金額一般為數千元人民幣,原作為鼓勵生育之用。有網民留言稱,本地突然停發二胎補貼2,000元人民幣,說是「省裏的命令」,連已發放的部份也要追回。
河南鄭州一位剛退休的公務員劉女士對記者說,地方政府的確財力緊張,根本拿不出錢獎勵生育家庭。她說:「現在政府哪有錢啊?連環保工人的工資都欠了幾個月,很多區政府都在借錢發工資。這些獎勵只是走個形式,口號喊得高,實際根本落不了地。」
她補充,不僅鄭州如此,其它城市也出現同樣情況:「我姪子在武漢,他們公司一個員工生了二胎,拖了幾個月也沒拿到獎勵金。」
多地民眾有類似遭遇。山東臨沂訪民黃女士對記者說:「我一個朋友之前申請好補貼,也做了計劃,結果(政府)突然說取消,我們都感到失望。打電話去問,只說『等等再說』,也沒明確答覆。共產黨哪有公信力?」
今年7月28日,官媒新華社報道,中共出台《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自本年度1月1日起,對0至3歲嬰幼兒每孩每年發放3,600元育兒補貼,一孩、二孩、三孩均可申領。
清華大學社會學者李佳對記者表示,地方與國家補貼政策銜接困難,給地方財政帶來壓力。「部份省市早前設立的『二孩獎勵金』或『三孩一次性補貼』標準高於國家新制度,由地方承擔差額。若未及時調整,就可能出現『先發後撤』或停發的情形。」
李佳認為,地方政府官員為了「與中央保持一致」,往往先行表態,之後因財政不足無法兌現。「這就是中國(中共)官場的奇特現象,口號在先,落實在後。等到財政吃緊,就把政策一筆勾銷,連已經發出去的補貼都要追回。」
為應對出生率下降,中共政府近年陸續放開二孩、三孩政策,並推出多項鼓勵措施。自2022年起,多地出台針對二孩、三孩家庭的補貼、獎勵金、優先入學與稅收減免條例,聲稱要「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記者採訪廣東與山東多位網民,回應幾乎一致:「我們這裏沒聽說有人拿到二孩獎勵,不管是一千還是幾千塊,都是空頭支票。」
北京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口政策研究者指出,補貼項目一旦暫停或取消,將削弱政府鼓勵生育的政策效力。「政府要求鼓勵生育,但財政支持縮水,家庭對政策的信任會下降,這不僅削弱政府公信力,也容易引發社會不滿。」
截至目前,安徽六安及其它區政府尚未對外說明追回補貼的具體依據。評論人士認為,此次政策收縮預示地方財政對人口政策支持力道的下降,未來類似情況可能持續擴大。#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