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周四(11月6日)通過美國起草的決議,正式解除對敘利亞總統沙拉(Ahmed al-Sharaa)及內政部長哈塔布(Anas Khattab)的制裁。此舉被視為敘利亞戰後政治轉折的重要訊號,並為沙拉下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晤鋪路。

美國主導政策轉向

此決議獲得15個理事國中的14票贊成,僅中國以反恐安全考慮為由棄權。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沃爾茲(Mike Waltz)會後表示,此次表決「釋放出明確政治訊號,承認敘利亞已進入新時代,阿薩德政權的時代已經結束」。

特朗普政府今年5月宣布將解除華盛頓對敘利亞的單邊制裁,標誌美方政策重大轉向。據白宮消息人士透露,沙拉總統預計下周赴華盛頓,與特朗普會晤,討論戰後重建及雙邊關係正常化。若成行,這將是自2011年內戰爆發以來兩國元首的首次接觸。

戰後權力更迭與組織背景

阿薩德於去年12月在伊斯蘭主義武裝組織「沙姆解放陣線」(Hayat Tahrir al-Sham,簡稱HTS)主導的閃擊攻勢中被推翻,結束自2011年內戰爆發以來的統治。HTS前身為「努斯拉陣線」(Nusra Front),曾是「阿蓋達組織」(al-Qaeda)在敘利亞的分支,2016年宣布斷絕關係。

聯合國自2014年起將HTS列入與「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相同的制裁名單,包括旅行禁令、資產凍結及武器禁運。不過,根據今年7月路透社取得的聯合國報告,制裁監察小組近年未發現HTS與阿蓋達組織之間存在「活躍聯繫」,因此對沙拉與哈塔布的制裁隨決議一併解除。

中俄立場分歧

中國在表決中棄權,理由是決議「未充份回應反恐安全關切」。中共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表示,草案未展現明確打擊「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ETIM,簡稱東突)的立場。該組織部份成員為來自新疆及中亞地區的維吾爾族人。

北京將東突視為恐怖組織,並以「反恐與去極端化」作為新疆治理政策的重要依據;但國際人權組織普遍認為,中共當局以反恐為名在新疆實施大規模拘禁與監控,導致系統性人權侵害。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賽(Vassily Nebenzia)則表示,莫斯科支持這項簡潔明確的決議,因其「最重要的是反映了敘利亞人民自身的利益與願望」。過去十多年來,俄羅斯多次在安理會動用否決權,為敘利亞前總統阿薩德政權提供外交庇護,並與中共一同阻止多項針對敘方的制裁提案。

敘利亞稱「新時代開始」

敘利亞駐聯合國大使奧拉比(Ibrahim Olabi)對安理會的決定表示讚賞,稱這是對敘利亞人民「重建家園、恢復生活」的支持訊號。

他在安理會上表示:「新的敘利亞將成為成功典範,證明國際關係中最有效的途徑是積極互動與建設性合作。我們願以真誠態度、基於相互尊重,回應各方的合理關切。」#

(本文參考了路透社的報道)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