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韓國主辦的2025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高峰會11月1日在慶州落幕。韓國總統李在明在峰會期間,與美國、中國及日本等主要國家領袖密集會談。韓媒形容這一周是「外交超級周」。

戰略專家表示,從韓國要藉助美國建造核動力潛艦,以及要跟日本恢復結盟,成為重要的外交合作夥伴,便可看出韓國「安美經中」(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外交政策已經調整。這次,美韓雙方更加強化軍事防衛合作後, 也將會和中共漸行漸遠。

韓國外交轉換 減少對中共依賴 ?

APEC峰會前,10月29日韓國總統李在明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慶州舉行會談,會談後雙方同意,由美國協助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艦。根據韓方簡報,李在明在會中強調,韓方極需此類潛艇,以加強對朝鮮及中共潛艇活動的偵測與追蹤能力;特朗普則建議,這些潛艇應在美國境內建造。

韓國韓華集團去年12月收購費城造船廠,今年8月,韓華宣布將在雙方的造船合作計劃「MASGA」(Make American Shipbuilding Great Again,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框架下,對費城造船廠追加50億美元投資。

對此,台灣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院長余宗基對《大紀元》表示,韓國是AUKUS(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聯盟之外,美國第一個提供核潛艦技術的國家,這象徵美韓之間的關係會大幅的往前邁進。尤其韓國要把它造船艦的重鎮從韓國移向美國費城,非常明顯這就是它經濟政策的一個轉向。

保守派《朝鮮日報》評論則稱,APEC期間韓美達成關稅協議,象徵美國主導的保護貿易時代開啟,也意味著「安美經中」的外交模式實質上已告終結。報告指出,韓國須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積極布局,並以韓美同盟為基礎擴展經濟版圖,確保核心技術競爭力。

韓國國會外交統一委員會委員、前駐英國大使金健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韓國正嘗試轉向「安美經多」模式,即在以美國為安全核心夥伴的同時,強化與歐盟及「全球南方」(泛指南半球「開發中國家」)的合作,以分散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金健強調,韓國應制定更精密的策略,在減少對中共依存的同時,維持務實的外交平衡。

余宗基認為,李在明本來他親中的2個指標就是要遠離美國和日本,但是在這一次APEC峰會,李在明和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互動非常熱絡,雙方也答應在軍事方面有更多的合作。目前來看韓國也刻意要跟日本恢復結盟,成為重要的外交合作對象。從親中政策這2個指標可以看出來,韓國的確是在做調整,

韓國政府「安美經中」的策略,是否正在調整轉向?台灣國防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對《大紀元》表示很明顯這是肯定的,第一,韓國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很多技術都被偷了,韓國可說深受其害。

第二,本來各界都擔心李在明過於親中,可是這一次在APEC峰會他跟特朗普達成建造核潛艦的共識。此外,轉播畫面出現台灣旗和Taiwan字樣,並沒有矮化台灣。

美韓強化軍事防衛合作 和中共將漸行漸遠

美國戰爭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3日出訪韓國,和韓國國防部長安圭伯前往兩韓交界的非軍事區(DMZ),一同視察板門店的共同警備區(JSA),這也是美國國防部長8年來首度造訪 。

不過,據首爾當局表示,就在海格塞斯訪問韓朝邊界板門店前一小時,朝鮮發射了多枚火箭彈。

周二(4日),海格塞斯與安圭伯在首爾舉行「安保協議會議」,海格塞斯重申美韓軍事同盟重要性,並宣布將讓駐韓美軍具備更高行動彈性,美向韓移交戰時作戰指揮權,以因應朝鮮半島及亞太區域日益升溫的安全挑戰。

海格塞斯在兩國防長共同出席的記者會上直言,韓國正面臨「危險的安全環境」。增加軍事開支將使首爾能夠「更快提升對朝鮮實施威懾和常規防禦的能力」。

路透指出,美方官員已釋出訊號,計劃賦予駐韓美軍的角色更具彈性,必要時可因應更廣泛威脅,在朝鮮半島以外地區執行任務,包括防衛台灣、牽制中共日益擴張的軍事力量。

對此,余宗基表示,韓國面臨金正恩在APEC前夕便開始陸續發射導彈,可能不久的將來,朝鮮最新型強大的「火星-20」洲際彈道導彈也會進行試射。在這種威脅下,韓國政府當然在軍事上必須要跟美國、日本更加的緊密合作。

「也就是,即使李在明本身是親中,但整個國際局勢,尤其現在的美日是完全站在抗中的同一陣線上了。」

蘇紫雲也表示,海格賽斯調整了2萬8500名駐韓美軍的任務。也就是萬一區域緊張出現時,納入韓國周邊有事,那麼美軍就會協防台灣,朝鮮半島的安全就由韓軍直接負責,這也是美韓強化軍事防衛合作,和中共漸行漸遠一個很明顯的訊號。

經濟利益掛帥 東盟也鬆動

特朗普日前在東盟峰會簽訂多項協議,更成功斡旋泰柬停火。有外媒分析,這似乎在積極固樁東南亞,彰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東南亞國家被夾在美、中競逐的零和博弈中左右為難,選邊站的壓力恐越發沉重。

東海大學陸研中心副行政總裁洪浦釗近日在一標題為「東盟國家開始學會與中國保持距離」的評論中談到,東南亞過去是中共「一帶一路」的重點布局區域,但現在榮景已不復見。東盟各國對中共的戒心日增。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調查顯示,逾六成受訪者擔憂中共影響力過大,特別是越南、泰國與菲律賓等國尤為警覺。

據美國研究機構AidData報告指出,中共海外貸款已逾1.2兆歐元,八成流向財務困境國家,逾千項工程被迫延期或取消,北京甚至須靠「救援貸款」維持體面,從輸出者變成債務維穩者。

余宗基表示,習近平過去常講「東昇西降」,儼然一副想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的態勢。但國際上經濟利益掛帥,很明顯,中共已經沒有多餘的財力跟資源去進行它的大外宣,當然它周邊的盟邦就會重新做選擇。

特朗普此次在東盟峰會簽訂的多項協議中,值得關注的是與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及越南簽署關鍵礦產合作協議,用以來因應中共對稀土出口日益嚴格的限制。

對此,余宗基指出,美國現在找到了它以往不曾存在的影響力,包括特朗普總統善用關稅,現在又利用稀土的重大利益跟中國周邊的國家紛紛建立合作的關係。不排除中共最倚賴的緬甸的稀土,未來都很可能會跟美國合作。

3月底,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投資特使曾對外透露,俄羅斯和美國已經開始就俄羅斯的稀土金屬及其它項目展開談判,一些公司已表示出興趣。

余宗基說,連聲稱與中共關係「無上限」的俄羅斯都表示,有興趣與美國在稀土上開展合作。所以從這一些國際現勢的變化中可以看到,當中共以為稀土可以武器化來對抗美國時,結果卻看到:中共勢力範圍之內的這些友好國家,紛紛都倒向美國,想爭取稀土合作來替代中共。#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