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淬帆病逝,不出所料,人人說起《精裝追女仔》系列的劉定堅,或《最佳損友》系列的牛精帆,或者《福星》系列。正常,以上一堆喜劇,上畫時票房成績出色,之後在電視台重播又重播,影響了好幾代觀眾。
情況,有點似幾年前鄭佩佩過身,人人懷念她是《唐伯虎點秋香》的華夫人。我明白,但可惜,明明鄭佩佩的人生高峰,應該是拍攝《大醉俠》的期間,成就一代女俠,就只因為年代久遠,便被遺忘?我們悼念一個人,到底應該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情緒,還是真真正正尊重先人才是重點?
鄭佩佩的情況,還好,因為當事人曾感激《唐伯虎點秋香》在她的低谷階段帶來事業上的第二春,說電影是她的代表作,也無不可。馮淬帆的個案更特殊,對,我知道《精裝追女仔》的收縮水,睇一次笑一次;我知道《最佳損友》的「金山橙你個沙田柚」,非常經典,但馮淬帆本人話過以上全部是爛片,自己接拍只不過是為了五斗米而折腰,甚至形容為人生恥辱。然後,我們不斷把他的恥辱,當成他的代表作,是不是有點在別人傷口灑鹽的意味?
或者,我們悼念他人,某程度上,更似悼念自己已逝去的青春。在未來的一天,我們應該還是會堅持張家輝就是化骨龍,鄭伊健就是陳浩南,懶理當事人有幾抗拒自己的「傑作」。世事都像這樣:你明明想做一個文藝大師,但你的最強才華偏偏放在瘋狂鬧劇。我不知道馮淬帆跟周潤發合唱《誰可相依》的時候,究竟是認認真真研究如何演繹才有最大的搞笑效果,還是一臉不屑胡混過關。好多時候,正正是無心插柳,才造就出獨一無二的奇效,一旦被定型,想撥亂反正,就事倍功半了。
我的理解,是不可以抹煞馮淬帆的喜劇笑匠地位,但也不應侷限於此。就算說喜劇,馮淬帆除了試過跟王晶合作,或者做專門抽美女水的福星,其實在更早階段,有拍過許冠文的《雙星報喜》與《摩登保鑣》,應該是他本人比較接受的類型。其他較嚴肅的作品,較近代的,可能比較多人記得《意外》入面患了阿茲海默症的暗殺組組員,或者《每當變幻時》入面的魚販父親。年代比較遠一點的話,當然要數電視劇《飛越十八層》與跟周潤發、梁朝偉、秦沛高手過招的《癲佬正傳》。不過,有一套較冷門的,我覺得是不可遺漏:1988年《愛的逃兵》。
電影不算出色,就是一套輕輕鬆鬆的愛情片,說譚詠麟借助鬼魂馮淬帆之助,發表音樂作品,追到女神張曼玉。電影在譚詠麟最炙手可熱的80年代尾面世,成績還遠遠不及幾年後同樣由譚詠麟跟張曼玉合演的《雙城故事》。特別之處,是由馮淬帆執導。馮淬帆一生執導過的電影,得幾套,其中還包括《福星闖江湖》與《老友鬼上身》之類,不可以稱得上很成功。但負責做頒獎嘉賓,在金像獎把終身成就獎頒給恩師楚原,曾特別感激楚原讓他有機會做到導演,以馮淬帆不甘於隨波逐流的個性,可以想像他會有很多說話很多想法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展現出去。跟堅記車房的員工們,有極大差別。◇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