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民在社交平台發現,一篇港大學生的論文疑似應用人工智能(AI)協助撰寫論文,出現虛構資料來源。該篇論文是有關香港生育率低迷的研究,出自一名社工系博士生白逸銘,其中引用多篇不存在的文獻,懷疑相關文獻由AI虛構。期刊網站列出的相關作者中,牽涉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葉兆輝等人。葉兆輝昨日(9日)接受傳媒訪問時承認,其學生用AI整理資料後未有檢查是否準確,但強調事件並非學術誠信問題。港大稱對事件高度重視,已按既定程序對相關人士展開核查。
社交平台Threads近日有人發文,指控一篇分析香港生育率下跌因素,名為「Forty years of fertility transition in Hong Kong」的論文中,部份參考文獻現實中並不存在,質疑撰寫論文者使用AI虛構文獻。
涉事論文刊登於由「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德國出版社Springer Nature出版的英語學術季刊《當代中國人口與發展》(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論文作者包括白逸銘、葉兆輝、港大統計與精算學系副系主任屈錦培、政府統計處研究員等共6人,其中葉兆輝亦為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之一。
根據統計,論文共引述61項文獻,部份附有數位物件識別符(DOI)超連結或Google學術超連結,但當中20多項無法檢視內容。另有部份文獻聲稱引用自學術期刊,唯相關期數未見該引用文獻,其中一篇不存在的論文,署名作者包括葉兆輝。
葉兆輝在回覆網媒《香港01》查詢時表示,其學生利用AI協助整理引用資料時,未有檢查內容,對其感失望,會要求學生針對如何更好地使用AI修讀相關課程。
葉兆輝亦承認自己作為通訊作者應負有責任,對影響港大、期刊的聲譽表示歉意,唯強調論文已通過兩次審查,內容並非捏造,事件無關學術誠信問題。
至於後續處理,他表示已主動聯絡期刊編輯,對方接受其解釋,並批准在未來數日重新上載修正版本,而期刊未來數日亦會發通告公布事件。他將會親自檢視新版本的引用內容,形容「不容有失」。
港大稱,在科研中使用人工智能有嚴格規範及指引,對相關指控高度重視,已按既定程序對相關人士展開核查,如發現研究處理存在失誤,會按程序跟進處理。
《明報》報道引述出版方Springer Nature聲明,稱收到作者回報有關論文參考文獻及內文一些「不匹配和不準確之處」,相關錯誤為投稿前的疏忽造成,事件不影響「文章的核心結論、實證數據的有效性或理論框架的完整」。@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