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媒周二(11日)針對年輕幹部「躺平」問題發文,引用習近平當年在陜北梁家河當知青的經歷,稱年輕幹部應自找苦吃。專家表示,年輕人能吃苦是好事,但黨媒的呼籲有中共專制體制下的官場怠政等特定背景,說習近平當年「自找苦吃」則是一種高級黑。
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周二(11日)針對中共年輕黨政幹部有「躺平」心態的問題發表文章說,有年輕幹部對自己分內的苦活累活、急事難事「能躲就躲、能推則推」,拈輕怕重,拿「資歷淺」當擋箭牌。工作中吃一點苦就發牢騷抱怨,覺得吃了虧。
文章引用習近平所謂的當年在陜北梁家河當知青期間「自找苦吃」的話,稱年輕幹部應「多吃一點苦」、自找苦吃。
在2025年之前,中共官方媒體已多次報道或引用習近平的話,說習當年在梁家河「自找苦吃」,習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
台灣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龔祥生對《大紀元》表示,中國人本來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但如今從官到民全面道德淪喪,民間早已苦不堪言,當官本是奔著享福來的,現在整體經濟狀況急轉直下,官員都不想共苦。黨媒重提習的這類話語,是針對懶政怠政而來。
台灣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對《大紀元》表示,在華人社會,古代就有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等等,年輕人吃苦耐勞也是各國都會鼓勵的,激勵年輕人本身沒有錯,但是中共黨媒和習近平所講的「自找苦吃」,有政治隱喻,甚至是一種高級黑。
「黨媒現在要號召年輕幹部要多吃一點苦、要自找苦吃,但其實是中共在給年輕人製造痛苦。」他說。
三年新冠疫情期間,中共當局大搞封控,製造人道災難並重創中國經濟。2023年解封以來,經濟仍持續下滑,青年失業率持續高企,當局已多次建議大學畢業生「上山下鄉」去扶貧。早前有很多分析提到,習近平的做法跟當年毛澤東一樣,用所謂「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掩蓋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的窘迫,騙青年下鄉,以此解決青年失業問題。
蘇紫雲表示,黨媒呼籲「自找苦吃」的時間點不尋常,因為中國大陸的年輕人現在普遍躺平,他們認為在這種體制下,再怎麼打拚也不會有好結果,所以官方拋出這些激勵的話語,試圖轉移年輕人對未來前途的絕望,但適得其反。
習近平上台後,通過所謂反腐拿下大批官員,並親自提拔和自己關係密切的大批「習家軍」佔據高層要職,但近兩年這些高官又紛紛涉貪落馬。與此同時,今年8月,《中國組織人事報》刊發《年輕幹部培養需「文火慢燉」》一文,批評地方對培養年輕幹部「急於求成」,要求年輕幹部耐住性子「坐冷板凳」。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對《大紀元》表示,這是釋放風向,對那些有政績的年輕幹部可能反而要壓制,他們即使努力工作也很難有突破性的陞遷,只能靠熬。而那些年紀大的、有靠山的則繼續佔位。這樣會使年輕幹部失去信心,官場怠政加劇。
旅美政論家唐靖遠對《大紀元》表示,黨媒文章說習近平是自找苦吃的典型,本身就是高級黑。因為當年習近平到梁家河去插隊,並不是主動願意去的,當時是文革期間,習近平的父親遭到殘酷的迫害,習近平不得不到農村去避難。
公開資料顯示,習近平在1969年(時年15歲)前往陝西延川縣梁家河村插隊落戶,這是毛澤東「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一部份,數百萬城市青年被強制下鄉接受「再教育」。
2004年8月14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接受延安電視台專訪,習回憶第一次到梁家河的經歷說,自己初期很不適應當地生活,「別人下去天天上山幹活」,年少的他卻遊手好閒,老百姓對他印象很不好。習待幾個月便因受不了苦,偷偷回到北京,又被關進少管所「黑幫」子弟「學習班」,半年後被放出來,才聽從姨夫魏震五的建議又回到梁家河。
唐靖遠表示,習近平當年就是文革的受害者,被弄到鄉下去吃苦。但他上台以後,又回過頭來去複製了毛澤東當年文革的那條路線,讓無數的人又繼續去遭難。黨媒報道習近平「自找苦吃」,多少是有「高級黑」的意味。#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