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大省廣東GDP同比增長4.1%,再次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已是廣東連續數個季度落後全國,顯示「經濟火車頭」陷入罕見的增長乏力。而中共黨魁最新表態稱「可以接受」。

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但長期以來,中共官方數據造假,其真實程度受外界普遍質疑。

從GDP增速看,10個經濟大省中,廣東(4.1%)低於全國。這已是廣東連續多個季度落後。事實上,早在今年第一季度,廣東經濟增長率就僅為4.1%,未能跟上全國平均增幅。

作為長期被譽為「中國經濟火車頭」的製造業重鎮,廣東經濟表現疲弱,折射出中國整體經濟結構的深層問題。外需下降與內需不振並行,令這個改革開放前沿地區陷入前所未有的壓力。GDP增速持續低於全國,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可見一斑。

廣東2024年的經濟增速僅為3.5%,連續第三年未能達到目標,遠低於全國5%的增速。民間質疑,如果廣東經濟增長都只有3.5%,中共當局怎麼得出平均經濟增長5%的數據。

廣東經濟長期依賴出口和製造業。來自深圳、東莞、佛山等地的電子、機械、家電產品,是中國外貿的重要支柱。然而,在全球產業鏈調整、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面臨嚴峻挑戰。

獨立時政與經濟評論人士王赫指出,廣東的困境在於「逆全球化」趨勢下,外向型產業的脆弱性暴露無遺。過去幾十年,廣東憑藉低成本製造和龐大的外貿體系成為世界工廠,但這一模式難以為繼。

其次,廣東「工業當家」,產業結構失衡。這已嚴重制約著廣東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再次,廣東內需不足。僅2025年上半年,江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9萬億元,已超過廣東(2.29萬億)。

廣東經濟增速持續低於全國,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曾分析稱:「特別是經濟外向度高,受外部環境衝擊影響更直接。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一些企業經營困難。新動能培育有待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局面尚未根本扭轉……」

王赫的文章說,廣東經濟可謂中國經濟的縮影。上述廣東經濟存在的問題,在全國有普遍性,只是廣東表現出來的刺激性更強。

近日,中共黨魁習近平考察廣東時,針對前三季度廣東經濟增速低於全國平均值,回應稱可以接受經濟增長放緩。

11月11日官媒報道了習近平赴海南、廣東兩省考察行程。廣東官員11月8日向習匯報,廣東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長4.1%,低於全國平均的5.2%,但好於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

習近平回應稱,「廣東的經濟總量大,要和自己比。」凸顯了官方對此「淡化處理」。

王赫的文章直指,廣東經濟出問題,絕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更是中共政策和體制層面出問題,所以導致廣東經濟20年都無法完成轉型升級。只要中共一日不解體,這就是中共經濟的宿命。

《金融時報》曾報道,法國外貿銀行首席亞太經濟學家阿莉西婭‧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關稅對廣東的影響非常大,因為廣東企業恰好處在中美貿易戰的中心。

中國的知名房企,包括恒大、佳兆業、萬科與碧桂園總部皆在廣東,但廣東樓價的復甦速度比其它省份更慢。樓價暴跌導致消費者與企業信心疲弱,廣東零售銷售情況低於全國平均值。

「廣東的情況已經大不如前。」加西亞-埃雷羅說,「確實有些地方出了問題。」

惠譽評級機構分析師山姆‧郭(Sam Kwok)說,整體經濟狀況不好,但廣東省仍須納稅。#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