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哈薩克官員宣布,該國將加入《亞伯拉罕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稱這一決定是「在全球搭建交流橋樑的重要一步」,並指出哈薩克是其第二任期內首個加入該協議的國家。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徵性的,因為哈薩克早已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並且雙方經濟往來有限。然而,這一決定具有更廣泛的戰略重要性。

即使是一個中亞小國加入該協議,也能增強美國的外交影響力,並擴大華盛頓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範圍——這片區域長久以來遭到俄羅斯的爭奪,如今又日益受到中共的拉攏。此舉同時鞏固了美國在塑造全球聯盟方面的領導地位。

美國官員表示,這項協議將加強以色列與哈薩克在國防、網絡安全、能源和糧食技術領域的合作。特朗普強調,其它國家正在「排隊」加入,並稱哈薩克的加入是和平與繁榮浪潮不斷擴大的一部份。

這項公告正值特朗普在華盛頓舉行中亞五國領導人峰會之前。會前,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哈薩克總統卡西姆-若馬爾‧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會面,商討擴大貿易、投資以及在能源、科技和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

特朗普促成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為重啟《亞伯拉罕協議》開闢了政治空間。

《亞伯拉罕協議》是2020年以色列與阿聯酋、巴林在美國斡旋下簽署的關係正常化協議,三方宣布建立外交關係。隨後摩洛哥加入,蘇丹在等待批准,也有望加入。

哈薩克的加入為高加索和中亞地區的其它突厥國家鋪平了道路。這些國家認為,與美國和以色列結盟,與共產中國、俄羅斯和伊朗軸心保持距離,具有戰略上的優勢。《亞伯拉罕協議》已成為穆斯林人口佔多數的國家中不斷壯大的親美聯盟的核心組成部份。

哈薩克的參與也與美國廣泛的戰略目標相契合,即保障關鍵礦產供應鏈的安全,並擴大通往「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也稱為中亞走廊)的通道。這條貿易路線將中亞與歐洲連接起來,繞過了俄羅斯和伊朗,在烏克蘭戰爭、中東衝突的背景下,為西方提供了一個日益重要的替代通道。

哈薩克擁有豐富的稀土元素和其它關鍵礦產資源,包括鋰、鎢和銅,這使其成為華盛頓減少對中共依賴的重要合作夥伴。目前中共供應了美國約70%的稀土進口,並多次威脅要限制出口。

對哈薩克而言,與美國的合作有助於其「多方位」外交政策,旨在平衡與俄羅斯、中共及西方關係的同時,保障國家主權。隨著俄羅斯的影響力因烏克蘭戰爭而削弱,中共在中亞地區不斷擴大經濟影響力,加入《亞伯拉罕協議》,使哈薩克能夠在不直接激怒中俄兩個鄰國的情況下,加強與華盛頓的關係。

2020年9月15日,在華盛頓簽署《亞伯拉罕協定》後,(從左至右)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美國總統特朗普、巴林外交大臣阿卜杜拉提夫‧扎耶尼與阿聯酋外交部長阿卜杜拉‧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在白宮杜魯門陽台向民眾揮手致意。(Saul Loeb/AFP via Getty Images)
2020年9月15日,在華盛頓簽署《亞伯拉罕協定》後,(從左至右)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美國總統特朗普、巴林外交大臣阿卜杜拉提夫‧扎耶尼與阿聯酋外交部長阿卜杜拉‧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在白宮杜魯門陽台向民眾揮手致意。(Saul Loeb/AFP via Getty Images)

中亞國家的加入使協議從最初的阿拉伯—以色列框架,擴展至更廣闊的歐亞地區。阿塞拜疆和烏茲別克都與以色列保持密切關係,被認為是未來可能加入的國家,而沙特也繼續表達對沙以兩國關係正常化的興趣。

對美國而言,此次擴展在與共產中國的大國競爭中形成戰略性優勢。穆斯林佔多數的國家通過《亞伯拉罕協議》加強與以色列的關係,這至少含蓄地與美國支持的安全和經濟秩序相一致。每個新成員都加強了美國在地區的影響力,在這些地區,北京一直依賴於交易型經濟參與。哈薩克的決定是美國外交上的勝利,既遏制了中共在中亞的投資主導地位,也削弱了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安全影響力。

北京將美國描繪成戰爭販子或破壞穩定者,《亞伯拉罕協議》的持久性使這一說法不攻自破。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試圖通過2023年3月促成的沙特—伊朗和解,將中共塑造成全球和平締造者,但實際成效相當有限。

相比之下,據白宮表示,特朗普成功促成至少八場衝突的和平解決,其中包括全球最重要的衝突之一——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亞伯拉罕協議》不斷取得實際成果,包括:關係正常化、貿易擴展、直航航班的增加、科技與能源領域的合資企業,以及成員國之間安全合作的加強。

中共在穆斯林世界的信譽亦受到嚴重影響。聯合國2022年關於新疆的報告揭示了「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而國際人權組織持續批評北京缺乏追責機制。同時,中國企業被指向緬甸軍政權轉讓技術、銷售武器及提供物資支持,而軍政權被指控對羅興亞穆斯林少數民族犯下暴行。

中共在中東地區的角色主要停留在經濟層面,重點包括石油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安全影響力微乎其微。相比之下,美國的防務合作對該地區而言仍不可或缺,美國軍事支持沙特、約旦、埃及和以色列等關鍵夥伴的安全,並在海灣地區設有重要軍事基地,包括在卡塔爾、巴林、科威特和阿聯酋的基地。美軍還為伊拉克安全部隊提供諮詢和訓練,並協調敘利亞境內的反恐行動。

中共推動的重建計劃,特別是在敘利亞境內,基本陷入停滯,這進一步彰顯華盛頓在地區防務、情報與反恐方面的持續領導地位。

《亞伯拉罕協議》重新獲得動力凸顯了地緣政治格局的變遷。這已不僅僅侷限於中東國家的關係正常化,而是成為中美戰略博弈中的戰略工具。隨著這一框架向新區域擴展,並促使穆斯林人口佔多數的國家與美國的利益保持一致,這會鞏固華盛頓的地位,同時壓縮北京的外交能力。#

作者簡介:Antonio Graceffo博士是中國經濟分析師,在亞洲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他本科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擁有上海交通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目前在美國軍事大學(American Military University)研究國防議題。

原文:The Abraham Accords and the New Front in US-China Competition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