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民政部統計,中國2024年結婚登記為610.6萬對,同比下降了20.5%,同時,結婚率也在下降。儘管中共政府出台多項政策,包括發放現金獎勵,以鼓勵人們多生孩子。但由於經濟放緩、就業市場嚴峻以及社會價值觀的轉變,許多中國年輕人將結婚生子當成負擔,從而興趣缺缺。

中國的總人口已連續三年下降。從出生率來看,即使2024年是龍年,出生率略有增長,但仍是自中共建政以來出生率第二低的年份。

中國人口加速萎縮

人口結構曾經是中國經濟賴以發展的基礎,如今已成為中共最大的軟肋。

幾十年來,中共當局透過獨生子女政策嚴格控制人口數。政府透過宣傳、高額罰款、強制絕育,甚至強制墮胎等手段來執行政策。

極端的一胎化政策導致中國人口問題不斷惡化,造成人口結構失衡、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人口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

目前,中國勞動年齡人口與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約為4:1。學者預估,到了2050年,中國60歲以下的勞動人口比例將會只有總人口的一半。

養育成本高企 二胎補貼不到位

2016年,北京政策改變,每個家庭可以生育兩個孩子;2021年進一步放寬,可以生三個孩子。然而,實際生育率仍無起色。

今年,北京政府推出了全國性的政策,2025年1月1日後出生的3歲以下兒童,每家每年可領到3,600元人民幣。然而,對許多父母來說,這筆錢少得可憐。

根據北京育媧人口研究智庫2024年發布的報告,中國是世界上養育子女成本最高的國家之一:在中國,養育一個孩子到18歲的成本高達538,312元人民幣,是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六倍多。相較之下,美國的比例為四倍,澳洲則為二倍。

近期還有安徽省六安、蚌埠、滁州、淮南民眾反映,二胎補貼已停發,甚至連已發放的部份也要追回。安徽六安一位民眾指出,申請的二孩補貼被臨時叫停。本應發放的款項未收到,反而接到當地衛健委電話通知:「全省範圍內的二孩補貼將全部追回,已發放的從育兒津貼中扣除,未發放的直接截回。」

知情人士指出,地方財政緊張,二孩家庭難以拿到政府承諾的補貼,這種情況已蔓延到多個城市。

年輕人幻滅 結婚和生育成為負擔

據彭博社報道,當代中國年輕人面對經濟放緩和就業市場的嚴峻形勢,「生活水準會不斷提高」的信念已經破滅,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推遲結婚和生育。

這種對未來的幻滅已經演變成一種文化現象。「躺平族」選擇一種低慾望、放棄奮鬥的人生態度;一些年輕人則自嘲為「老鼠人」,進入「擺爛」模式,每天宅居出租屋、靠廉價外賣度日、作息日夜顛倒,徹底放棄社會競爭。

耶魯大學社會學副教授臧曉露(Emma Zang)對彭博社表示:「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年輕人向上流動變得越來越困難。」「這種文化上的悲觀情緒是年輕一代不願將生育放在首位的根本原因,他們不想在已經非常疲憊的生活中負擔更多責任。」

臧曉露說:「養育子女可能會導致社會地位下降或收入減少。如果年輕人感到生活或社會沒有希望,那麼生孩子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個人生里程碑,而是一種負擔。」

「這就是不生孩子的原因」

一位網民稱:「這就是我不生孩子的原因,因為對不起孩子。如果我生了孩子,我的孩子將會面臨怎樣的人生?」

這篇帖文寫道:「她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成為了一個普通人。讀書開始就要卷,中學6年,每天都要學到12點,就為了超過其他學生,能上一個好高中好大學。畢業了,成為一名合格的螺絲釘,輸送到社會。」

「成績好,去大公司,每天996甚至工作到11點,累到猝死。成績差,去工廠每天坐12小時流水線,去餐館每天站12小時端盤子,累得一身病。35歲時,失業了,年齡大了,找不到工作,只能去送外賣,寒冬酷暑,風裏來雨裏去,為了不超時穿梭在車流裏,最終死在街頭。」

帖文最後評論:「如果我生了孩子,我就是個罪人,是個殘酷自私愚蠢的混蛋,我怎麼敢說我是因為愛孩子才生孩子呢,我簡直是和孩子有血海深仇才把孩子生下來,我得是多恨孩子才讓孩子來到這樣的人間受這麼多苦!所以我不生孩子。」

他的文字引起大量網民共鳴,得到了超過18,500個讚與大量轉發。#

(本文參考了彭博社的報道)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