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MASLD,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病,影響超過三成人口。其特徵為肝臟脂肪過度堆積,可能引起炎症、疼痛與疲勞。

含糖與代糖飲品對肝臟的「雙重威脅」

以往研究多聚焦含糖飲品的危害,但在歐洲腸胃病學周(UEG Week 2025)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

每天飲用超過一罐(約250毫升)任何甜味飲品,脂肪肝風險顯著上升,且代糖飲品的風險甚至更高。

該研究追蹤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近 12.4 萬人,平均長達 10.3 年。結果顯示:

主要作者劉立和(Lihe Liu)博士指出:「含糖與代糖飲品雖作用不同,但都會損害肝臟代謝功能。」

每天喝超過一罐含糖飲品者,MASLD 風險增加 50%;
每天喝超過一罐代糖飲品者,風險上升 60%;
代糖飲品更與肝病相關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代糖如何悄悄破壞腸道與代謝

研究指出,含糖與代糖飲品的傷害機制不同:

含糖飲品:代謝系統的直接負擔

含糖飲品會造成血糖與胰島素快速上升,推動體重增加與脂肪堆積,直接使肝臟超載。

代糖飲品:腸道菌群的隱性破壞者

人工甜味劑如糖精、阿斯巴甜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導致「腸漏」現象,使有害物質進入血液,引起全身性炎症。

長期炎症會擾亂代謝,增加胰島素阻抗、2 型糖尿病與脂肪肝(MASLD)風險。
此外,代糖還可能干擾大腦飽足感,刺激食慾、導致過量攝食。

專家建議:以水與高纖飲食護肝

註冊營養師麥迪遜·里德(Madison Reeder)指出:「經常攝入添加糖或人工甜味劑,皆會對肝臟構成壓力。」

最佳替代方案:飲水

研究顯示,以清水取代甜味飲品,可使脂肪肝風險降低約 15%。

營養替換建議(由田海倫(Helen Tieu) 提供):

天然甜味來源:乳酪加莓果、茅屋芝士配水果、水果搭配堅果。
自製風味水:氣泡水加檸檬或青檸片,避開人工甜味劑。
增加膳食纖維:亞麻籽、蘋果、燕麥、紅薯可促進代謝。
攝取優質蛋白:適量瘦肉有助改善脂肪代謝。

均衡飲食與運動是預防脂肪肝的關鍵

內華達大學(University of Nevada)運動機能學講師薩曼莎·庫根(Samantha Coogan) 指出,維持肝臟健康的核心在於平衡。

她建議:「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纖維與蛋白質、並搭配規律運動,才是預防脂肪肝與代謝疾病的根本方法。」#

﹡免責聲明:本文章提供的所有健康資訊、數據和專家觀點僅供參考和教育目的,不應被視為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的替代品。如果您有任何健康疑慮或症狀,請務必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士。

作者介紹:George Citroner負責報道健康與醫學相關新聞,包括癌症、傳染病與神經退化性疾病。他因一篇關於男性骨質疏鬆風險的報道,在2020年獲得了媒體骨科報道卓越獎。

原文:Drinking More Than 1 Can of Any Soda Daily Linked to Liver Disease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向每位救援者致敬 
願香港人彼此扶持走過黑暗
--------------------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