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近期出現了數月來最大的波動,投資者擔憂人工智能(AI)行情上漲引發的泡沫風險。今年來,AI股票估值持續飆升,讓投資者質疑華爾街可能正在製造另一個投機泡沫。

AI投資熱恐引發泡沫風險

人工智能領頭羊輝達(Nvidia)發布的亮眼財報都未能提振股價和整個市場,這進一步加劇投資者擔憂情緒。近日來,投資者都在密切關注人工智能的投資前景顯現分歧的跡象。

與此同時,一些曾被寄予厚望的人工智能概念股出現了大幅回調,人們似乎都在擔憂市場AI熱可能已經超過了人工智能短期內的實際能力。

最近投資者情緒受到多重因素衝擊,一些散戶投資者對「逢低買入」的熱情正在明顯下降。

先前有消息傳出:甲骨文公司計劃增加巨額債務以資助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結果導致甲骨文債券遭遇打擊。

與此同時,貸款機構也在尋求為大型科技公司貸款購買更多保險。

這一切難免讓人想起20世紀90年代末的網絡泡沫破滅,以及最近的加密貨幣熱潮消退留下的深刻教訓。

儘管投資者時刻保持警惕,但估值仍居高不下。

悲觀vs樂觀

路透社報道,Alphabet行政總裁皮查伊(Sundar Pichai)最近表示,如果人工智能熱潮崩潰,沒有一間公司能夠倖免,語氣似乎悲觀。但輝達行政總裁黃仁勳(Jensen Huang)周三(11月19日)對這種擔憂則不以為然。

畢竟,並非所有泡沫都是一樣的,一個泡沫中過剩資金積聚的預警訊號,可能與另一個泡沫中的預警訊號大相逕庭。

歷史數據顯示,資產狂熱的演變過程差異巨大,從崩盤的速度到復甦所需的時間也都截然不同。90年代初,日本股市崩盤後花了數十年才得以恢復,而2021-2022年的加密貨幣崩盤卻在短短幾個月內就結束了。

當下,人們難以判斷這股人工智能熱潮最終帶來的究竟是一場技術大變革,還是另一次慘痛的教訓。

巴菲特指標

儘管近期有所波動,但美國股市的估值已飆升至歷史上預示著重大衰退的水平,以至於億萬富翁投資者巴菲特(Warren Buffett)熱衷使用的指標——巴菲特指標(the Buffett Indicator)也發出了警告訊號。

該指標將美國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產總值進行比較,顯示最近已升至200%以上,超過了2021年疫情期間市場高峰時的水平,目前接近歷史最高水平,甚至超過了2000年的網絡泡沫(dot-com bubble)時期。

其它股票估值指標也顯示讀數偏高,但尚未達到歷史高點。

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數據流(LSEG Datastream)的數據,標普500指數的本益比(基於其成份股未來12個月的獲利預期)已攀升至約23倍,接近五年來的最高水平,遠高於其10年平均水平18.7倍。

另一項估值指標——CAPE比率,或席勒市盈率(Shiller P/E Ratio)——衡量的是10年平均收益,以調整經濟周期,該指標也顯示出較高的讀數,儘管尚未達到過去泡沫時期所達到的高度。

泡沫早期階段

納斯達克當前走勢與網絡泡沫時期的走勢驚人地相似,儘管升幅不如泡沫時期那麼迅猛,這印證了這樣一種觀點:如果這是一個泡沫,那麼它可能仍處於早期階段。

在ChatGPT於2022年11月推出後的三年裏,以科技股為主的指數上漲了約100%,這與Netscape於1995年8月上市後早期的興奮情緒如出一轍。

過去股市泡沫的關鍵因素是投資者過度樂觀,而現在這種樂觀情緒似乎已經消失。

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AAII)的每周民調旨在衡量美國股市散戶的情緒,結果顯示,看漲情緒為38%,與長期平均持平,但與2000年1月創下的75%的高點,甚至與2021年「網絡迷因股」熱潮期間達到的57%的高點都相去甚遠。

雖然高漲的看漲情緒並非市場反轉的必要條件,但過高的看漲情緒無疑會助長投資者過於自滿的觀點。

歷史數據顯示,長期高於平均的樂觀情緒往往預示著市場動盪的到來,因為擁擠的交易和過高的估值使得投資者幾乎沒有理由感到悲觀。#

(本文參考了路透社的報道)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