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看面相不是夢了。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員發布一項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人類面部特徵,藉此預測事業及性情。他們用LinkedIn上96,000名MBA畢業生的頭像照片訓練 AI,從中分析「五大人格特質」,包括開放性(openness)、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親和力(agreeableness)和神經質(neuroticism)。
然後,研究團隊將這些AI分析的人格特質跟現實狀況(如薪酬、職業、學校排名等)做配對,以確定面相顯示的性格與事業成就之間的統計關係。AI睇相準不準?據研究員說,這個模型的準確度已在LinkedIn的大型資料庫上得到驗證。
從前也有人研究大學成績跟事業發展的關聯性。有趣的是,「AI面相學」所作的事業預測,跟「考試成績預測」有很大分別,可見它能提供一個獨特角度給你(或你的僱主)參考。在AI眼中,一個人(看上去)有多外向和盡責,對職業發展至關重要——越外向的人,收入越高;越盡責的人,離職率通常越低,而薪酬也有越大增長。AI還能預測你的性格是否適合某項工作,從而評估你的晉升機會。
研究人員強調,他們發表這項研究,不是為了鼓勵僱主靠AI預測來聘請員工,而是希望點出這些新技術將帶來的道德問題,呼籲大家關注和討論。什麼道德問題呢?想一想就明白了:假如僱主都利用「AI睇相」篩選求職者,很多人自然會機關算盡投其所好,把照片頭像編輯成AI喜歡的模樣,甚至於整容換面,企圖「用魔法戰勝魔法」。「面相歧視」勢必成為世界新常態。
另一個跟道德無關的問題是:「睇相佬」會不會被AI取代呢?這個我反而不太擔心。神棍類的相士被AI淘汰,本來就是好事;至於絕無僅有的高手,AI根本無法淘汰。寫到這裏,不禁想起今年發生的一件奇事,不妨講講。
在一個朋友安排的飯局上,有緣認識了香港已故術數師林國雄的高足W先生。席間,W先生徇眾要求,鬧着玩地給我們「贈幾句」。W先生不知道我的背景,他望了我的臉兩三秒後,就批我今年刑剋父母,令我嚇了一跳——家慈確實在年初過世了。友人問他,是否看到印堂附近有灰氣?W答道:「人中與額頭都有跡象可尋,但你刻意去看是沒有的,通常在有意無意之間才見得到。」
AI固然可用大數據來訓練,藉此判別你的性情和收入高低,但要訓練它「觀氣」看流年運勢,做出像W那樣具體的斷語,應該不大可能。我覺得,「有料到」的相士跟神棍都是永遠存在的,真正被AI淘汰的可能是人事部。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