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的目光聚焦在烏克蘭和加沙地帶時,一場無聲戰爭正在廣袤的太平洋島國間悄然進行。這不僅僅是地緣政治的較量,更是兩種截然不同經濟模式和政治體制的碰撞。

太子集團創辦人陳志的黑金網絡,以及在帛琉(Palau)這個風光旖旎國家的所作所為,早已脫離了單純的金融犯罪範疇。正如筆者之前所分析的,陳志的行動,是以詐騙所得的黑金鋪路,以中共情報系統的「白手套」為操盤手,直接將矛頭指向美國的核心軍事設施。

在帛琉海岸監測雷達站旁購置島嶼、緊貼美軍演習機場開發土地……這已是赤裸裸的準軍事挑釁。然而,太子集團的滲透只是冰山一角。要理解美國為何以滅頂之勢對一個犯罪集團下手,我們必須將視角拉升,看一看太平洋上至關重要的「島鏈」。

戰略樞紐:「島鏈」的戰略價值

第一島鏈是指東亞的海岸線往東的一串西太平洋島嶼及其之間的廣泛海域,北起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南接菲律賓島群、大巽他群島至南海。它緊貼中國大陸近海,是美軍的「前沿警戒線」。

第二島鏈是指北起伊豆群島,經小笠原諸島、火山列島、馬里亞納群島、關島、雅浦島、帛琉群島、哈馬黑拉島。它位於第一島鏈的後方,是美軍在西太平洋的「戰略生命線」和「防禦堡壘」。太子集團就在第二島鏈的帛琉上插入了「釘子」。

在這條生命線上,美國的海外領土關島(Guam)無疑是不可替代的戰略「心臟」。關島擁有安德松空軍基地(Andersen Air Force Base)和阿普拉港海軍基地(Naval Base Guam),是美軍在印太地區唯一的遠征前進作戰基地和核潛艇停靠點。

第二島鏈的作用,正是確保美軍在第一島鏈受到攻擊或突破時,能夠擁有戰略縱深進行防禦、集結和反擊。它的存在,目的是遏制中共海軍和空軍力量衝出太平洋的企圖。

對美國及其盟友而言,控制第二島鏈周邊海域,是確保全球關鍵貿易航道和能源運輸線安全的關鍵。

帛琉,作為第二島鏈上最關鍵的一個「堡壘」,其戰略地位便不言而喻。它靠近菲律賓海和南海,是監視和控制該地區海上通道的理想位置。一旦帛琉等島國被中共徹底滲透,美軍第二島鏈將出現一個巨大的缺口,其戰略縱深將被嚴重壓縮,對關島的防禦屏障也會隨之瓦解。

中共的經濟滲透、統戰分化與「債務陷阱」

面對「島鏈」如此重要的美國戰略防線,中共當然會絞盡腦汁破壞。由於無法直接與美國軍事對抗,其採取的策略是典型的灰色行動,即利用經濟滲透手段,撬動地緣政治槓桿。

中共慣用的手法是,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向這些資源匱乏、治理能力弱小的太平洋島國提供「慷慨」的貸款和基礎設施援助。

例如,斐濟、巴布亞新畿內亞、薩摩亞、 瓦努阿圖和湯加等國,已承接了來自中國的大量基礎設施貸款,導致這些國家對中國的債務負擔迅速增加。這種「債務外交」使得受援國在國際政治上不得不對北京言聽計從,失去獨立自主的外交空間。

實質這是用「不可持續的債務」來換取「政治影響力」和「戰略港口使用權」。一旦島國無力償還,中共便可以要求以港口、碼頭等關鍵資產的長期租賃權作為抵押,變相獲取軍事或情報基地。

太子集團與帛琉華僑華人聯合會的前副會長王國丹這樣的中共代理人合作,正是中共統戰滲透的典型案例。目標利用金錢和商業利益,腐蝕當地精英、政客和傳統酋長。通過資助當地華僑協會、文化中心,建立親中共的政治基礎。

尤其針對象帛琉、馬紹爾群島、圖瓦魯這樣至今仍與台灣保持邦交的少數國家,中共不惜一切代價,運用經濟誘惑和政治施壓,試圖挖走台灣的邦交國,進一步孤立台灣,並削弱美國在該區域的影響力。

與陳志在帛琉的行為如出一轍,中共關聯的企業在太平洋島國熱衷於投資一些戰略敏感資產,例如:海底光纜登陸站、關鍵通訊網絡、深水港口以及機場周邊土地。這些投資,往往在商業上缺乏邏輯,但在情報收集和軍事部署上卻價值連城。

美國的反擊:經濟、外交與軍事的合圍

面對中共日益加劇的滲透,美國及其核心盟友——澳洲、日本和紐西蘭等國的反應也變得更加果斷和具有針對性。

美國正在大力強化與「自由聯合協定」(COFA)國家,即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和帛琉的特殊關係。COFA允許美軍在這些國家的領土上進行軍事部署,並阻止中共獲取這些地區的軍事使用權。

美國正積極推進與COFA國家的協議續簽,承諾提供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和國防支持,以確保美國對這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島嶼的獨家軍事使用權,這正是對中共滲透企圖的最強硬反擊。例如,密克羅尼西亞聯邦2024年9月簽署聯合聲明,重新確認與美國的COFA協議,強調未來20年夥伴關係。

對陳志案的打擊,便是美國發起的金融戰體現。美國和英國聯手,以打擊跨國犯罪和洗錢為名義,精準切斷了中共灰色滲透的資金輸「血管」。

目的不僅是為了追回詐騙資金,更關鍵在於向所有試圖充當中共代理人的金融寡頭和犯罪集團發出訊號:黑錢將被沒收,業務的全球網絡將被鎖定,將面臨最高的國家安全級別懲罰。

並且,「藍色太平洋夥伴」戰略讓美國不再單打獨鬥,而是與盟友形成了合圍之勢。

「藍色太平洋夥伴」(Partners in the Blue Pacific,PBP),這是一個由美國、澳洲、日本、紐西蘭、英國等國組成的合作機制,旨在加強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提供高質量、可持續、透明的替代性融資方案,以對抗中共的「債務陷阱」。

其中,澳洲作為離太平洋島國最近的西方盟友,正加大在安全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日本則利用其經濟實力和在二戰後積累的地區影響力,提供援助,共同維護地區穩定。

持續的無聲戰爭

在太平洋島國間的中美博弈,其本質是中共威權資本的地緣工具化與西方民主國家的戰略性反擊之間的對決。陳志的太子集團是中共利用金融犯罪進行地緣滲透的最新的樣本。

對太子集團的金融打擊,標誌著美國已將太平洋島國問題從外交援助升級為「國家安全的反滲透戰」。但是,這場無聲的戰爭遠未結束,但隨著美國及其盟友形成合圍,中共的灰色滲透空間正被擠壓。下一個被揪出來的「陳志」,會是誰呢?@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