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作為中共央行的中國人民銀行在相互矛盾的政策訴求上一直採取觀望態度。

一方面,在美國關稅壓力和中共治下疲弱的經濟形勢之下,需要降低利率來刺激國內消費,並削弱人民幣匯率,從而抵消美國提高關稅對出口的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北京致力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最終挑戰美元作為主要國際貨幣(primary international currency,銀行家和經濟學家稱之為全球儲備貨幣/global reserve)的地位,這就要求採取能夠提升人民幣匯率的貨幣政策。長期以來,中共央行一直在努力平衡這個矛盾:一方面降低銀行利率以刺激經濟;另一方面又力求控制減息幅度,以免影響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的努力。

中共央行近期發布的季度報告清晰地表明,該行管理層已經公開支持北京挑戰美元的戰略。報告稱,目前無需再降低利率,並宣稱當前的貨幣政策已「適度寬鬆」(moderately loose),足以支撐其所描述的「穩定」經濟形勢。此外,報告還淡化了近期新增貸款增速放緩的趨勢。儘管貸款增速放緩是經濟疲弱的典型跡象,但是報告並未對此做出過多解釋,僅僅聲稱這種放緩是可以接受的,並未提出任何行動建議。

作為新政策方向的進一步體現,央行報告放棄了此前關於需要「加強逆周期調整」的說法,即採取措施扭轉經濟放緩的趨勢。如今,​​報告強調需要平衡「逆周期調整和交叉逆周期調整」,也就是說,既不刺激經濟,也不抑制經濟。中共央行迄今為止減息幅度甚微,中國房地產危機持續存在,近幾年來的政策未能提振消費支出,種種事實表明,央行報告裏面的所有這些說法都與現有證據或經濟的實際需求相悖。

面對中國國內明確的經濟需求,央行的這種姿態有力地表明,至少可以說,央行傾向於支持中共黨魁習近平野心勃勃的全球計劃。央行將人民幣每日匯率目標設定在高於以往的水平,進一步印證了這個傾向。報告中強調改善「貨幣轉型」和構建「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的措辭也強化了這個立場。簡而言之,這些表述實際上忽略了當前的經濟和金融需求,而是著重於構建相關體系,以發展人民幣作為美元競爭對手的運作能力。

儘管這些政策重點的轉變最終可能有助於實現習近平對人民幣和中國崛起的野心,但是這些轉變也表明,中共政權放棄了解決國家當前經濟和金融困境的努力。顯而易見,如果降低利率並向中國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無疑會緩解當前中國房地產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並可能令危機更快結束。

2025年7月30日,上海,颱風「竹節草」(Co-May)過境期間,人們在黃浦江畔的外灘漫步。(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2025年7月30日,上海,颱風「竹節草」(Co-May)過境期間,人們在黃浦江畔的外灘漫步。(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然而,儘管中共央行現在聲稱已在這方面做了足夠多的工作,並計劃放棄任何進一步的此類努力,但是實際上,它做得還遠遠不夠。記錄顯示,與該行所稱的「寬鬆」截然相反,近年來該行在利率方面採取的微弱行動實際上已經收緊了貨幣政策。

考慮到中共央行自2021年12月開始減息以來,僅將基準貸款利率從3.85%下調了0.85個百分點至目前的3.00%。這很難稱得上是刺激經濟的重大舉措,尤其是在中國經濟亟需提振,並且正遭受巨大的房地產危機衝擊的大背景之下,減息力度顯然不足。

但是央行失敗的利率政策帶來了的更為深遠影響,因為在此期間,中國的消費者通脹率已從2022年的每年2%至2.5%,降至2025年至今的每年約0.5%的通貨緊縮水平。因此,2022年貸款人支付的名義利率比現在高,但是償還時人民幣的購買力卻比貸款時下降了2%至2.5%。當時的實際借貸成本僅略高於每年1.0%。

如今,儘管名義利率低於三年前,但是貸款人償還的人民幣購買力卻比貸款時更強。實際借貸成本高於名義利率,遠高於2022年1.0%的實際借貸成本。由此可見,貨幣環境變得更加緊縮,而非更加寬鬆。

除了缺乏對中國經濟增長需求的支撐之外,中共貨幣人民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的強勢還將加劇美國、歐盟和其它國家政府近期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帶來的不利影響。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上漲約4%,這使得中國商品在美國的售價上升幅度遠超特朗普總統關稅的影響。儘管目前影響尚小,但已大大增加了中國商品出口美國市場的難度。

今年的情況與特朗普總統在2018-2019年提高中國商品關稅時的情況截然相反。當時,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以至於美國關稅幾乎沒有推高美國消費者購買中國商品的價格。因此,儘管徵收了高額關稅,中國對美出口依然暢通無阻。但是這一次情況卻截然不同。

只有了解習近平對中國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的追求,才能解釋中共央行在當前疲弱的經濟和金融環境下,作出如此的政策表態。中共央行此舉實際上是在進行一項長期的、遠非穩妥的押注。儘管中國在經濟和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美元在外匯和金融市場的使用量仍然遠超人民幣。

根據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知名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發布的《美元主導地位監測報告》(Dollar Dominance Monitor),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略低於60%,而人民幣僅佔2%;美元在全球出口發票中佔比54%,而人民幣僅佔4%。這些對比數據可能會隨著時間推進而發生變化,但是毫無疑問,這些變化需要一定的時間,也無法保證人民幣最終會達到習近平所期望的水平。對於中共央行而言,這無疑是一場冒險的賭博,尤其是在忽視中國眼前的經濟和金融需求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作者簡介:

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是紐約州立大學(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簡稱SUNY)布法羅分校人力資本研究中心主辦的《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的特約編輯,亦是總部位於紐約的知名傳播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在入職Vested之前,他曾擔任Lord, Abbett & Co.等公司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和經濟學家。他還經常為總部位於紐約的《城市雜誌》(City Journal)撰寫文章,並定期為《福布斯》(Forbes)撰寫網誌。他的最新著作是《即將到來的三十年:未來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統計學和我們的生活方式》(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 2014)。

原文:China’s Central Bank Supports Xi’s Ambitions Over Immediate Economic Need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