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面是在駐英國華人教會團契認識她,外表與一般稍年長的婦女無異。後來經朋友介紹,才知道她居住我家附近。她說話大聲、粗魯,有些像基層的長舌婦,卻炫耀自己財力豐厚。我的性格跟她格格不入,每人各有特質,大家保持距離,和睦相處便行了,沒有打算發展這段友誼。
她喜歡騎單車。剛巧我購買了一部二手單車,目的是逛街購物。她介紹我學習在馬路騎行的單車小組,我需不定時工作,顯得猶豫。後來她極力推薦教練,細心及有效的教導,香港也難求。我對教練感興趣,不妨一試。首堂出現,她對我特別關顧;詳細說明舉行地點、哪個入口取單車、螢光衣放在哪裏、頭盔的戴法、檢查單車性能等等。總之盡是細心,跟我初認識的她是兩個模樣,心裏狐疑:莫非人真不可靠外表來判斷?由於她在我面前經常談論共同認識的朋友,我已作了壞打算她於人前也針對我說三道四,因此有限度地透露私事。她常說自己如何考取會計認可資格、丈夫是專業人士、兒子的運動如何了得……我喜歡聽故事,專注地聆聽。但當我提及工作或家庭等,她總是不耐煩或轉換話題。一次談及家事,她甚至責怪我說:「你做了什麼使家人反感?」我無語,人際互動怎會是單一方向?認為她不適合當朋友。之後甚少向她說自己事。
奈何她很主動,除了日常的單車活動,更邀請我到她家、咖啡店聊天及周邊地區逛街。她甚至送禮;如煲湯中藥材料、單車前後燈及其它單車用品。我感到她頗照顧我這後輩,又教導我騎單車的安全技巧。我則帶她前往附近小鎮遊覽、到郊外遠足、替她拍照及翻譯英語。關係一度緊密起來。
單車小組中,她與另一女士不咬弦,期望我站她邊,聯手對抗。我不想捲入旋渦,期望評估客觀事件,而不是針對人。一次誤會,她以為我跟她的仇家聯合讓她出醜,還以粗言穢語攻擊我。慨歎我選擇了這鄙劣的人做朋友。友誼只維繫了數個月,才驚覺之前我是那麼卑躬屈膝遷就她。又不是工作的同事,何必委屈自己?@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向每位救援者致敬
願香港人彼此扶持走過黑暗
--------------------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