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運動之後,每年下半年香港多了很多特別日子,721剛過去,831不久將至。海外港僑紛紛舉辦活動,譴責暴行,藉此表明香港人毋忘歷史。

歷史除了毋忘,也得銳意創造。所講的當然不是法西斯政權般處心積慮篡改歷史,而是創造具歷史底蘊和象徵意義的符號,加強身份認同。4個月前,本欄曾指出,2010年代香港歷次抗爭運動所使用的象徵符號如雨傘、豬嘴等,都是臨時拉夫上陣,所以「香港符號」仍有很大的思考探索空間。

經過4個月的思考,筆者對雨傘有了新的理解。筆者認為,它是深具歷史內涵的香港符號。

雨傘與香港政治和身份認同結下不解之緣,始於2014年雨傘運動。歷史的偶然,讓一把小小的、被動抵抗胡椒噴霧的雨傘揚名於世,此後雨傘成了如假包換的香港符號。政權對雨傘的恐懼持續至今,今年721王婆婆於元朗站外試圖打開黃傘,被警員阻止。

雨傘作為香港符號那刻,的確有臨時拉夫的味道,但如果拉闊畫面,雨傘其實有着更深刻的歷史意義。以下略舉兩例。

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人口多是華民,華人風俗習慣遂廣泛實行於此,其中一項是向離任官員贈送「萬民傘」。這個習俗始於宋代,大盛於明清。傘用竹篾作骨架,比普通雨傘大三四倍,喻意地方官像巨傘般庇蔭一方人口。傳統做法,傘蓋按四方八卦點綴上「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四季如意」、「五谷豐登」等圖案,並綴有小綢條,書寫眾人名字,故稱「萬民傘」。香港殖民地第一個有此殊榮者,是於1877年離任的港督堅尼地。

此例說明,傘不單象徵中西文化在港匯聚,更重要是象徵英國對香港的庇蔭,以及在這個庇蔭下讓香港走進國際舞台,讓其在開埠後幾十年由「荒涼小島」一躍而成舉世聞名的大商埠,甚至是20世紀中國歷次政治動盪時,華民理想的逃難地點。

第二個例子,是差不多時間出現的梁蘇記遮廠。香港有名的梁蘇記,始於1885年,第一間店舖設在廣州高第街,其廣為人知的口號是「純正鋼骨」和「永久包修」,由那些年西洋遮是奢侈品到今天成為日常用品,仍毋忘初衷,始終如一。傳至今天,已是第四代。梁蘇記的產品及這間公司除了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外,最少有兩點已烙印在香港的歷史之中:其鎮店之寶、印有「高第街」三字的元祖雨傘已贈送予香港歷史博物館;黃飛鴻每次開拍新片,都會訂購新傘作道具,從而成為香港「黃飛鴻文化」的一部份。

以上論述,建構出「雨傘與香港」更廣闊的歷史空間,以論證雨傘的存在貫穿英國殖民地和特區兩個時期,雨傘的政治和社會象徵意義於開埠後三十年已經出現。殖民地時期下的雨傘,象徵庇蔭與繁榮;及至中共時期,庇蔭不再,中港矛盾和對立成為定局,庇蔭的傘無奈轉化為抗爭的傘、成為香港人建構身份認同的基本符號。

換言之,原來冥冥中雨傘一直是「香港符號」,百多年來與香港息息相關,能夠反映和見證香港歷史的延續與轉變。◇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