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大的小莓吃得好也睡得好,生長曲線和發展也都正常,但是有一件事情讓家長很擔心。

就是小莓從出生時,全身從頭到腳有好幾顆大大小小的血管瘤,眼皮、耳朵、後腦杓都有,大部份的血管瘤隨著時間過去逐漸消失,還剩下零星的幾顆;而身體上有一顆血管瘤逐漸變大,已經超過2厘米,家長不知是否需要接受治療。

嬰兒血管瘤會消失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生呂馨詠說,上述案例小莓是罹患「嬰兒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此為嬰兒時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生率約5%,常見發生在女孩、雙胞胎、早產兒、低體重新生兒,以及白種人,目前醫學界對於發生的機制仍不是很了解。

大部份嬰兒的血管瘤都不大,通常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失,不需要接受治療,但是有少部份嬰兒的血管瘤會在1~3個月大這段時間,快速生長變大,對嬰兒造成身體上或外觀上的影響。此外,生長在特定位置的嬰兒血管瘤,也有可能合併其它器官異常的狀況。

嬰兒血管瘤造成的影響

呂馨詠表示,在臨床上,醫生會根據嬰兒血管瘤的大小、型態、數量、位置和生長速度,建議是否需要接受治療和進一步檢查。

舉例來說,如果血管瘤長在呼吸道上,可能會造成嬰兒有反覆類似哮吼的低沉咳嗽聲,甚至會造成呼吸困難;如果血管瘤長在眼睛附近,可能會造成嬰兒眼皮下垂,以及對視力造成影響;還有一些長得比較大,或是長在容易摩擦處的血管瘤,則可能造成潰瘍,進而產生疼痛、流血,日後可能會留下疤痕。

嬰兒血管瘤的治療建議

呂馨詠建議,如果血管瘤比較大,或是其位置、型態會對嬰兒造成健康或外觀上的影響時,在1個月大之前就可以考慮開始使用口服「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propranolol);而較為表淺、小顆的血管瘤,則可以嘗試外用「第莫洛」(timolol)製劑進行治療。

此外,藥物治療需要持續6個月以上,通常會到滿1歲後才停藥。上述的兩種藥物對大部份嬰兒都是安全的,只有少數在口服之後出現心跳變慢、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副作用;有一些特定位置大小的血管瘤,其實也可以考慮接受雷射或其它外科治療。◇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