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心律基金會委託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團隊合作研究大約2萬2千宗院外心臟停頓(OHCA)的個案,發現香港院外心臟停頓整體存活率只有1.8%。遺傳性心律基金會顧問急症室專科醫生蕭粵中昨日於港台一個節目表示,香港的存活率偏低,建議應增加教育市民急救意識。
研究為期由2017年底持續至2020年底,蕭粵中表示,香港829宗40歲或以下院外心臟停頓的病人整體存活出院比率為4.2%,整體存活出院比率則為1.8%,直言相關比率偏低。
蕭粵中續指,相關個案於救護員到達之前進行心肺復甦法和使用除顫器協助急救的比例仍然較少,分別為3%和7%。
另外,蕭粵中表示40歲或以下心臟停頓的病人有三成因為遺傳性心律問題和心肌病而造成心臟停頓,並指出如果有進行心肺復甦法和使用除顫器存活率便會大大提升,相差幅度約有10倍。
被問及市民對除顫器的認知,蕭粵中表示市民對於除顫器普遍存在誤解,認為難以使用,他指出除顫器打開後會有語音指示各步驟,幫助市民使用。他又表示,世界各地亦有將心肺復甦法加入高中或大學課程,建議當局加強公眾教育,提高急救意識。◇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