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的蘇先生原本是一位國中數學教師,一年多前退休,由於自律甚嚴,對學生也很嚴格,因此被學生稱為「大魔王」。他退休之後,幾乎每天待在家裏,總是頤指氣使地挑剔妻子做的事,因此頻生口角。
後來他自願要照顧小學三年級的孫子,把孫兒接來一起住,但卻異常嚴厲地緊盯孫子的功課,逼得孫兒哭著回家,兒子只好放棄讓他照顧;因為照顧孫兒得不到家人認同,他開始出現失眠和抑鬱的情緒,接著竟迷上賭博電玩,一個月輸掉100多萬元。
於是蘇先生的家人陪同他前往醫院就醫,經檢查排除腫瘤、血管病變等器質性的因素,醫師診斷應該是個人因退休無法適應,造成的心理因素,引發「退休壓力症候群」;因此開立改善情緒和睡眠的藥物,也請他重新調整生活型態,找到生活的重心。
台灣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表示,臨床上常見許多人在退休之後,生活調適不良,出現精神官能症,甚至是負面情緒,因而引發「退休壓力症候群」。
以上述案例蘇先生來說,他在退休之後,失去原本的工作重心,沒有新的重心去填補,加上照顧孫兒的重心被潑了冷水,挫折感很大,也為了要找出口、尋求刺激,做出超乎想像的賭博行為。
簡單來說,這是退休產生的失落感,而造成的精神官能症狀,過去是靠著職場的頭銜或能力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退休後對自我價值感到迷惘,於是就發生適應障礙,並且伴隨焦慮、不安,或是長期性的情緒低落,甚至出現失眠、焦慮、抑鬱等情況。
陳羿行提醒民眾,退休是人生之中一個很大的變化,建議在退休之前,擬定維持規律生活的退休計劃,比如每天適度地做慢跑、打球等運動,以及維持正向的人際互動如參加社區巡守隊、當義工、加入社團等,更重要的是學習、追求正面的興趣和嗜好,例如:烹飪、畫畫、書法等,以轉化成為生活的新重心,才能避免發生退休壓力症候群。◇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