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唱片,還是黑膠的年代,拿我的叔叔或舅父一大堆珍藏,不敢放上唱盤,只敢拿入面的歌詞紙出來閱讀。那是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最當紅的日子,最知名的填詞人,大概是林振強、林敏聰與潘源良。

家母是TVB支持者,看無綫的劇集長大,總會知道黃霑譜撰寫了大部份電視劇主題曲的歌詞。由於等閒日子不可能轉台亞視,我幾乎要等到長大後,才開始留意盧國沾的存在。

第一次有興趣,大概是入讀大學住宿舍玩迎新營的歲月。《天蠶變》的二次創作歌詞版是校園內的傳統,人人也背到耳熟能詳,讓我對麗的或亞視的舊電視劇產生興趣,才發現黎小田作曲與盧國沾填詞的一系列作品,質量不會差過煇黃系列。尤其盧國沾,很多由細聽到大入了血液的歌詞,原來也來自他的手筆,例如「難得一身好本領,情關始終闖不過」的《小李飛刀》,或「懷緬過去常陶醉,一半樂事,一半令人流淚」的《每當變幻時》,全部是歷久不衰能夠超越時間的經典。

不過,對我來說,盧國沾對我影響最深的一首作品,是可能沒有太多人品題的《誰又欠了誰》。1986年的歌曲,徐小鳳主唱,收錄於《Paula》專輯。老實說,在當年,徐小鳳已經不算當時得令,說流行,《誰又欠了誰》可能也及不上同年的《流氓大亨》插曲《婚紗背後》,何況《誰又欠了誰》在中段加插兩句獨白之類的做法,對於還算小朋友的我來說,也有點落伍。總之,肯定不屬於一聽鍾情的範圍之內。

事隔30年,當日的小孩子,變成中年人。中年人也開始入了行填過好些情歌,剛經歷婚姻失敗,情緒極低落。以為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找到一些有力安慰心情的歌詞,不好意思,完全沒有。在卡拉OK流行之後,香港的情歌,最受歡迎的,往往是愛到要生要死的所謂慘歌。別說撫平傷口,沒有插多一刀,已經難能可貴。

在機緣巧合之下,居然聽到《誰又欠了誰》,今次真是一聽難忘了。盧國沾以一個看透世事的智者角度,跟眾生男女剖析情為何物緣為何物,最後勸勉一句「誰又欠了誰,都不要忙亂,看緣份為你怎打算。」我像恍然大悟,自此之後,心情開朗了一百倍,彷彿重獲新生。我跟盧國沾先生素未謀面,但內心一直想向這位前輩說聲多謝。

這種人生態度,在盧國沾的作品,其實處處可見,有份豁達,有份瀟灑,有份傲氣。甚至有份不用理會世俗眼光只需討好自己的特立獨行。放在麗的或亞視之中,氣質更加匹配。不是說新不如舊,只是,70年代、80年代的社會風氣與價值觀,有利容許盧國沾的存在與成功,相反看,盧國沾的個性,剛好活在一個最能夠被認可的時機,既是時勢做英雄,也是英雄做時勢。一身自負的高人,在今日,就可能連生存也有一定困難了。

感激盧國沾先生為後世留下了無首可一不可再的時代紀錄。像我很喜歡的一首《傲骨》:「話到底,我了解好清楚,不肯趁風轉。」、「沒法屈膝在苦困前,討厭加討厭。」由譚詠麟主唱的,1984年的作品,來到今天,不知還有幾多歌手夠勇氣拿來唱一唱呀!◇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