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前天(2日)邀請發展商以「片區」模式發展生態旅遊提交發展意向書。有環團批評政府是以土地發展政策推進生態旅遊發展,擔憂可能淪為「地產主導項目」,對自然環境造成不能逆轉的破壞。該團體促請政府收回發展意向書,並在訂立完整的生態旅遊發展政策後再重推項目。
綠色和平指出,他們在詳閱意向書後,認為政府在沒有生態旅遊政策下,以土地發展政策推進生態旅遊發展,並十分關注當中的尖鼻咀及白泥項目,擔心「旅遊片區」項目是借「生態」之名進行地產發展,更質疑此做法有違發展局局長早前稱生態旅遊不會「大興土木」的言論。
綠色和平認為,尖鼻咀及白泥項目共預留14.5公頃作潛在興建私樓用地,單計尖鼻咀範圍內的10.5公頃用地,表明「包括但不限於私人住宅發展」,而該些土地現時集中於近天月路一帶的綠化帶。而且,翻查最新衛星圖顯示,該用地現時仍是一大幅綠地,質疑政府似乎是借「生態旅遊」之名,將綠化帶變成潛在私樓用地。
綠色和平指,在尖鼻咀及白泥生態旅遊意向書中,預留用作「酒店渡假」及「零售餐飲」的12公頃土地中約6.4公頃,是位於尖鼻咀現時海岸保護區範圍內。發展局亦承認尖鼻咀沿岸「有生態敏感地方」,但在意向書卻建議在海岸保護區範圍內興建酒店發展旅遊業。
綠色和平亦質疑,發展局未交代尖鼻咀及白泥生態旅遊項目涉及的120公頃土地需如何進行環評,若以過往「斬件式」環評的做法,恐不足以評估及緩解「片區」發展對當地環境帶來的影響及破壞。
綠色和平認為,當局未就生態旅遊訂立完整的政策,甚至未有定義何謂生態旅遊,去年完成尖鼻咀及白泥、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等項目公眾諮詢後,未有公布結果,就率先推動一系列有潛在破壞生態環境的地產主導「片區」發展,有閉門造車之嫌。
環團促請政府立即收回片區生態旅遊發展意向書,確立「先保育,後發展」的生態旅遊發展模式,著手制訂全面的生態旅遊發展政策、公布上述公眾諮詢結果及與社會達成發展共識;以及同步在發展範圍內進行全面生態基線普查、承載力研究及大範圍的「片區」環境影響評估,以保護香港珍貴的自然環境。@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