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歐盟商會(EUCCC)周三(4月16日)發布報告,直指中共主導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在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也因過度國家干預扭曲市場機制,排擠外資進入機會,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報告直言,這一政策正是當前全球經貿對立升溫的關鍵根源之一。

國家干預導致市場失衡

這份名為「中國製造2025:技術領先的代價」(CHINA MANUFACTURING 2025: PUTTING INDUSTRIAL POLICY AHEAD OF MARKET FORCES)的報告指出,自2015年啟動《中國製造2025》戰略以來,中共通過補貼、強制技術轉讓、地方保護與排外採購等手段,全面扶植本土企業的壟斷地位,對外資形成制度性排擠。這些非市場化操作,違背公平競爭原則,也不斷侵蝕國際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儘管該政策促使中國在太陽能、高鐵、鋰電池等五大高科技領域躍升為全球領先者,但其高度自上而下的政策導向與集中式國家資源投入模式,也引發各國對中國產能過剩與低價傾銷行為的強烈警惕,進一步推高與歐美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

本土壟斷擴張 外資被迫讓利

在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與工業機械人等戰略產業中,中共政府不僅對本土企業提供鉅額補貼,還對外企設下「技術換市場」的條件,迫使歐洲企業轉讓關鍵技術方可進入中國市場。報告批評此類做法違反世貿組織(WTO)基本精神,並危及全球供應鏈的穩定。

報告進一步指出,在醫療設備與電訊等領域,中共政府直接將外資企業排除於政府採購體系之外,導致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明顯萎縮;與此同時,獲得中共國家支持的中國企業則藉由不對等優勢大舉搶佔歐洲市場,形成不公平競爭格局。

除了市場壁壘,中共還通過國有投資基金針對性併購具技術優勢的歐洲企業,將先進技術內部化,並逐步排擠原有品牌與供應鏈體系,進一步壓縮外企生存空間。這類戰略性操作已引發歐盟內部對中國投資開放政策的重新評估。

國際壓力加劇 現行政策難以為繼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在報告發布會前的公開講話中表示:「當前的情勢顯示,中方必須重新思考與世界互動的方式。產業政策需要改變。」

2023年6月21日,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出席在商會北京辦事處舉行的新聞發布會。(Pedro Pardo/AFP)
2023年6月21日,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出席在商會北京辦事處舉行的新聞發布會。(Pedro Pardo/AFP)

彥辭坦言,《中國製造2025》計劃確實使中國成為全球唯一製造強國,但也同步招致國際社會越來越強烈的反彈,導致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高。

警告:不調整恐走向全面脫鉤

報告指出,儘管歐盟內部對如何與中共互動仍存在分歧,部份成員主張採取更務實態度維持合作,但前提是中共必須展現真正開放市場的意願。

在美國新一輪關稅施壓與地緣政治緊張升高之際,中國歐盟商會明確警告,若北京當局不儘速調整其產業政策,恐將面臨與全球市場加速脫鉤的風險。

報告建議中方回歸改革開放的市場路線,放棄高度集中與國家主導的工業政策,營造一個中外企業能公平競爭的環境。

報告最後強調,若中共繼續以「自力更生」為名推動排外政策,不僅將重創歐中經貿合作,更將損害自身的經濟韌性與國際信譽。

中國歐盟商會(The 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EUCCC)成立於2000年,是代表在華歐洲企業的非牟利組織。目前擁有超過1,700家會員,涵蓋多個產業領域,致力於推動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並通過政策對話、研究報告與建言機制,成為中歐經貿關係中的重要橋樑與政策倡議平台。#

(本文參考了彭博社的相關報道)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