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大陸社交平台小紅書,迅速打入香港與海外華人圈市場,成為年輕人分享旅遊、美妝和生活方式的熱門選擇。然而,在平台流量與消費力背後,潛藏的資訊安全與言論審查風險也越來越受關注。
小紅書滲透香港市場
根據Similarweb統計,截至2024年11月,小紅書亞洲地區大陸用戶佔比高達85.4%,美國佔2.6%,台灣2.02%,而香港用戶則佔3.47%,本港媒體指出,小紅書在港用戶已突破200萬人,主要集中在90後、95後女性與中產族群。
小紅書被形容為「中國版Instagram」,結合瀑布流、影片與直播形式,內容聚焦美妝、穿搭、旅遊等生活話題,風格輕鬆親民,藉由「種草筆記」引導消費行為。然而,看似無害的生活分享背後,其以低門檻快速擴散的內容形式,也加劇了過度消費、審美同質與商業操控等問題。
平台長期推動的「種草經濟」模式,本質上是透過用戶自發分享購物與旅遊心得,營造「內容即廣告、社交即交易」的氛圍,進一步影響他人消費決策,許多用戶養成「先看小紅書、再下單」的購物習慣。
其核心演算法更可根據用戶心理與行為即時調整推薦內容,遠比其他社交軟件如Instagram等平台能更精準的演算與推撥用戶的具體喜好及提升使用頻率與黏著度,也讓年輕族群被困於單一審美與價值觀中,難以接觸多元觀點。
香港與大陸文化相近,不僅語言、生活習慣相似,連膚色與氣候也接近,使得小紅書在美妝保養等資訊上能吸引香港年輕人跟上時下風潮。然而,正因其內容貼近生活並具高信任度,平台所隱含的價值觀輸出與內容審查風險,更值得香港社會警覺。
此外,2024年「小紅書治港」事件引發熱議,部份大陸網民於平台上批評香港施政,港府迅速回應。部份網民認為,港府為了避免得罪中共,過度迎合中共意見,忽略香港民意,將中共的體制套用於香港事務,導致政策與香港實情不符,令港人感到不公平。
資安與價值觀輸出疑慮
近日,有社交帖文發起「從未下載過小紅書請舉手」的話題,短短兩日吸引逾11萬個讚及上千則留言與轉發,不少人自豪從未用過小紅書、抖音、微博、淘寶等中國App,認為遠離中共應用程式是保障私隱與思想自由的基本堅持。
雖然不少香港人認為使用小紅書只是獲取娛樂和生活資訊,不影響自身立場,但資安專家警告,與其他大陸社群平台一樣,小紅書潛藏潛移默化影響價值觀的風險。
平台傾向推送符合中共官方立場的內容,透過旅遊與生活影片包裝大陸正面形象,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影響用語與觀點,甚至認同中共思維。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更曾指出,小紅書與TikTok同屬中共統戰工具,涉心理戰、資訊戰及法律戰。
此外,小紅書曾被揭發在演算法中內嵌立場傾向,例如在地圖與內容中默認台灣為大陸一部份,或審查有關新疆與香港議題的評論。2022年一份外洩的審查資料亦揭示平台會封鎖六四、中共黨魁等敏感詞,營造出「中國式美好」的統一敘事氛圍。
有實測發現,即使APP在背景執行,仍頻繁讀取定位與相簿內容,單月內多達7萬次。由於其總部與伺服器皆位於大陸,根據《國家情報法》,即使海外用戶的資料,也可能被中共調用,特別是曾於港澳地區登錄的帳號,更易受到影響。
在內容審查方面,小紅書雖標榜「去政治化」,但實際上仍受嚴格言論審查。2021年六四事件32周年,小紅書官方微博僅發表一句「大聲告訴我,今天的日期是__?」,即遭封鎖與檢舉,顯示即使主打生活分享,亦無法迴避政治敏感紅線。部份美國用戶亦發現,其人權相關等帖文常被刪除。由於小紅書的母公司設於中國,大陸的言論審查被視為一種必要手段。
享內容之餘 勿忽風險
有分析指出,小紅書透過素人分享生活、購物或娛樂與生活化內容包裝特定價值觀,表面去政治化來吸引年輕族群,尤其是年輕女性,但實則藉由演算法長期輸出特定立場,潛移默化影響用戶認知,削弱多元聲音,甚至可能成為數位統戰工具,對社會觀感與判斷產生影響。
小紅書與Tiktok都來自中國大陸,TikTok短影音會影響年輕人的衝動控制及使用者沉癮,故而大眾會較為拒絕使用tiktok,但小紅書的出現規避了Tiktok的負面影片,改用另一種較為接近生活化的風格來吸引年輕族群,讓年輕族人在不知不覺中慢慢上癮而不自覺。
使用者除了關注個資外洩風險,更應警覺內容來源與潛在的意識形態傾向。在享受平台便利的同時,也應提高對演算法操控的警覺,避免無形中成為訊息操控的對象。@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