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經濟要比2018年第一次貿易戰時疲弱得多,但中共卻準確跟美國打持久戰。有中國網民稱,外部加稅,內部加壓,活得越來越像在高壓鍋裏煎炸。

根據華爾街投行高盛的報告,中國會有3%的勞動力(約2,000萬個工作崗位)因關稅而面臨風險。

零工人員達2億 中產返貧只能做零時工維生

對於中國人來說,與美國爆發激烈的貿易戰是任何人都最不希望看到的,因為這可能會讓中國數億打工的人生活更加艱難。根據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引用的數據,2020年零工經濟從業人員已達2億。

儘管物價越來越低——從雞蛋到外賣,但大家都不敢花錢,同時也覺得越來越難掙到錢。

有網民在社交媒體留言說:「疫情之後生意做不下,現在工作真的不好找,信用卡也逾期了,還要靠零時工生活。」

中共的三年極端疫情封控導致部份中產「返貧」,紛紛加入頂著寒風騎車送外賣的小哥行列,或者是成了開網約車的司機,靠打零工貼補家用。

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在一次內部演講中提到,「今年(2024年)突然冒出的2,000萬網約車司機,很多都是原本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的收縮直接導致總需求持續下滑。

他說:「今年的大麻煩是中產階級隕落。別說今年了,這兩年底層慢慢『拼多多』,現在應該是中產階級開始『拼多多』……記住一點,中產階級的收縮對整個宏觀經濟是衝擊最大的。」

圖為大陸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的手機app程序。(STR/AFP/Getty Images)
圖為大陸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的手機app程序。(STR/AFP/Getty Images)

某國企招聘應屆畢業生694人中招1個

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由於企業受到美國訂單取消的衝擊,預計貿易戰將導致更多人失業,或增加就業難度。

根據官方數據,目前只有15%到20%的畢業生能找到工作,低於2013年(習近平上任後第一個完整年度)的30%。官方數據往往有虛報現象。

2025年4月,中共國企中核集團招聘官方微訊號以「我們收到119萬6,273份簡歷」為題發布消息,宣傳其校園招聘宣講圓滿收官,因過度內卷引發網民熱議。

大陸媒體算了一筆帳說,中核集團的120萬份簡歷如果靠人工閱讀,需人力資源主管不間斷看上十年,平均694個應聘者中才能進去1個。

有網民憤怒留言說,一千多萬大學生在求職季苦苦投遞,寒窗十八載,結果發現,不是「能者上」,而是「卷者亡」。

在感受到輿情風向後,中核集團刪除了相關帖子,並將春季招聘錄用人數升至8,000人。即使如此,競爭比例也接近150:1。

中共叫囂越戰越強 老百姓則越過越窮

《人民日報》4月初的社論說,中共已準備好與美國打貿易戰,而且可能會越戰越強。

「美濫施關稅將對我造成衝擊,但『天塌不下來』。」文章寫道,「中國是超大規模經濟體,面對美國的關稅霸凌衝擊,我們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我們要變壓力為動力」。

一篇被中共網絡404的文章則公開回懟中共社論說,「外部加稅,內部加壓,企業活得越來越像在高壓鍋裏煎炸。」「真正的問題,是產業空心化、年輕人失業率高企、中產消費信心崩塌」。

「消費者不敢消費,存款創新高,年輕人找不到工作,35歲成了『退休門檻』」,微信公眾號「新新青年BLOG」作者荊子酷寫道,「那些『宏大優勢』,最終卻無法緩解我身邊小企業的倒閉、老百姓的焦慮。」

這篇文章很快被中共當局刪除,最後連公眾號也直接被消失。

2023年3月7日,山東省青島市的一個港口。(STR/AFP)
2023年3月7日,山東省青島市的一個港口。(STR/AFP)

美國加145%關稅 對中國外貿判「死刑」

經過幾輪針鋒相對的互徵關稅後,美國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145%的最低關稅,中國對所有美國商品徵收最低125%的關稅。

《經濟學人》說,美國給中國加的關稅就是對中國外貿的「死刑」。因為中國只能把外貿貨傾銷到別的國家,而別的國家沒有美國這樣龐大的市場購買力,因此別的國家也會給中國商品加重稅以及反傾銷來保護本國的產業。

還有經濟學家估計,中國的出口很快就會跌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中國每年生產的物品遠遠超過了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大量包括電子產品和服裝在內的這些商品銷往美國等國家。2024年,出口佔中國經濟增長的近三分之一。

陸媒「經濟觀察網」採訪的一位大陸民營企業家估計,「如果行情遲遲不好轉,工廠可能垮掉,影響最大的肯定是工廠的員工。員工其實是製造業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製造業積蓄的層層壓力可能最先在用工環節迸發出來。」

根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丹丹的實地調研,中國出口行業的用工最高峰往往集中在9~10月份,剛好比國外的消費高峰期早2~3個月。比如,每年11月、12月是蘋果新產品發布後的訂單高峰期,以及聖誕節等國外假日的消費高峰期。

中共硬撐貿易戰 讓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中美貿易戰衝突正值中國幾十年來經濟最疲弱的時刻。西方評論員常常認為中國擁有無限的政治韌性,這是一個危險的迷思。

「這讓本來就相當糟糕的局面雪上加霜。」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部副主任Christopher Beddor表示,「幾年來,中國經濟一直在承受著通貨緊縮的衝擊,而另一場衝擊即將來臨。」

「貿易戰將給經濟留下一些窟窿。」他補充。

自COVID清零政策實施以來,北京一直在應對通貨緊縮的壓力,這抑制了商業前景和消費者的消費意願。房地產市場崩盤抹去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大部份淨資產,這些家庭傳統上將大部份積蓄投入房地產。房地產行業在巔峰時期曾佔到中國經濟的三分之一,而該行業的失業人數令人震驚。

花旗銀行亞洲交易策略主管Mohammed Apabhai在最新的一份報告中說,若北京的出發點僅僅是為了出口美國市場,最優選項就是接受美方提出的高關稅,但他相信中方不會選擇退縮,卻會加進所有關稅籌碼來進行報復。隨後的事態發展再次驗證了他預測準確。

Apabhai因準確預測特朗普的對等關稅稅率,並定量分析會對中國等國追加多少額外關稅,而在業內名聲大振。

有一位中國網民說,他不懂經濟,但懂邏輯。「中國14億人口的總消費還不如美國3億人口總消費的十分之一,而中國產量和產能天下第一,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活是幹了,錢卻沒有到老百姓手裏。」該網民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