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行旅,在塵世間奔波,總想尋找那最美的風景,總是行色匆匆,卻常常忽略了身邊的美好。藝術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提醒著人們珍惜當下,珍惜那些習以為常的美好。
房頂上墊腳走過的小人,樹影間若隱若現的小屋,布滿玫瑰花的長廊⋯⋯這並不是什麼電影場景,而是在新澤西的一處雕塑公園,精美的自然布景與名畫的場景互動,讓人彷彿置身在童話世界。今天我們繼續新澤西踏青之旅,漫步漢密爾頓小鎮中的雕塑公園(Grounds For Sculpture),體驗自然與藝術的融合。
在春天的腳步中慢下來
春的顏色處處透露著新鮮與希望,嫩綠的草與淡粉的花像是油畫中的生動筆觸在風中搖擺。從曼哈頓開車一個半小時左右便可以來到這個雕塑公園,園中有近300處雕塑,這些雕塑並不像是博物館中的藝術品被有序地陳列,而是藏在樹林間、草叢裡,等著你在某次轉身時相遇,或者在不經意間發現,下面就來看看我尋找到了哪些驚喜吧。
行走的藝術品
一進門,售票處的門口有一隻悠閒的孔雀,在咖啡廳的座椅間走來走去,這確實是有些讓人意想不到,但這也正是園區將「藝術」與「生命」結合的一種巧思。園區中有很多隻散養的孔雀,有通身晶瑩的白孔雀,也有高貴典雅的藍孔雀,它們行走於雕塑與自然間,美麗的羽毛在陽光下閃爍,彷彿在展示大自然作為藝術家的深厚底蘊。孔雀也不怕人,你可以近距離欣賞與拍照,享受這不期而遇的美好。
藝術記錄的永恆
售票處的大廳內有一個雕塑,表現的是一位上班族樣式的中年人在提包裡翻找東西,而四周則是東倒西歪的樹木與散落一地的紙張。這是由雕塑園協辦人之一的J. Seward Johnson Jr創作的雕塑「雙重檢查」(Double Check)。
這個雕塑原本放在世貿大廈附近,表現上班族在工作前再次檢查文件的一個城市雕塑,但2001年9月11日,恐襲發生後,這座雕塑被埋在瓦礫之中。雕塑認真檢查手提包的神情與背後破敗的斷壁殘垣形成劇烈的反差。在紐約我看到過很多對於911的紀念與反思,在那個普通的清晨,有多少人照常做著周而復始的事情,卻沒能從手提箱中再次拿出那份文件。藝術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提醒著人們珍惜當下,珍惜那些習以為常的美好,並帶給人面對困難的勇氣與力量。
發現藝術的眼睛
行走於園中,感到藝術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偉大詞彙,而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能是荷塘上的一彎小橋,可能是與朋友的一次野餐,可能是一次父子的溪邊垂釣⋯⋯在日常中那些觸手可及的景象被藝術家發現,並一筆一筆的記錄下來,變成了後世一種美好的象徵。如果我們都能有藝術家的視角,去欣賞花開花落、月圓月缺,便會發現身邊處處是值得放慢腳步欣賞的藝術。
蘇東坡在《記承天寺夜遊》中說:「何日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大意:哪天沒有月亮,哪裡沒有松柏,只是少了你我這樣有閒情逸致欣賞美景的人罷了)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閒暇是一種容易被遺忘的享受。美並不稀缺,少的是願意停下腳步去欣賞的人,正如我們欄目的名字「半日閒」,希望讀者您可以在這個春日,放下生活中的瑣事,張開感官來體驗片刻自然中的光影。#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