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界對特朗普內閣在關稅策略上的兩派傳聞,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罕見作出了直白的回應。
魯比奧周二(4月22日)接受美國資深記者、「自由出版社」創辦人Bari Weiss的採訪,被問到關稅問題究竟是特朗普的戰略性談判策略,還是鐵了心要做的事宜,因為白宮似乎在同時傳遞兩種訊息。
一種是貿易顧問納瓦羅為首的鷹派觀點,認為關稅本身就是目的,需要用關稅來重建遭受外國競爭衝擊的美國產業。另一種觀點是財政部長貝森特的傾向於鴿派的看法——認為關稅是戰略性的,是一種施壓姿態,是一種迫使其它國家做出有意義讓步並促使它們行動起來的手段。那麼究竟哪一種才是真的?
魯比奧回答說,兩種看法都是合理的。「我認為有些行業對美國的未來至關重要,美國必須擁有國內生產能力。」他說,並點名了造船和製藥兩個行業。
他還提出,存在一個更廣泛的問題思考,當前的全球貿易狀況對美國是否公平?
國務卿說,他走遍世界各地,幾乎每個國家的道路上都看不到美國汽車。而且許多美國產品被多國禁止進入,有時是因為關稅,有時是因為非關稅壁壘,以及當地設置的各種障礙。
「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他說。
「50年前,當這些國家還是貧窮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不希望它們落入蘇聯的軌道,這種做法或許還說得通,但現在它們已經是發達經濟體了。比如:歐盟——如果從整體上看,它的經濟體格與美國是一個水平的。它們都是發達經濟體。為甚麼歐盟和美國這兩個發達經濟體之間會有如此巨大的貿易失衡?這是不可持續的。這種情況需要重新調整,必須得到解決。」他舉例說。
魯比奧再次提到共產中國。「這是一個出口驅動型經濟。他們可以把任何他們想賣的東西賣給美國,出口到美國,卻嚴格限制美國出口給他們的東西。這是不可持續的,必須正視。」他說。
「我們現在沒有十年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只有一兩年或三年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他補充。
「我認為,關稅既關乎我們國家需要並需要保護的行業,也關乎一個更廣泛的問題,即需要重塑全球貿易的基線,需要以可持續的美國的國家利益為方向。」國務卿最後總結道。#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