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稀土是舉足輕重的礦產資源,可以加工成生產從iPhone到F-35戰鬥機所需的材料。美國要發展國內稀土供應鏈,取代中國的全球稀土壟斷地位,可能需要長達五年的時間。
美州稀土公司(American Rare Earths)董事會成員兼關鍵礦物研究所(Critical Minerals Institute)聯合主席梅麗莎‧桑德森(Melissa「Mel」Sanderson)表示,雖然美國地下蘊藏著17種稀土元素和50種關鍵礦物中的大部份,然而美國卻缺乏將它們提煉成加工金屬和磁鐵的工業能力。
桑德森告訴《大紀元時報》:「目前在美國,我們的磁鐵製造商數量為零。」
她說,這就是為甚麼中共在4月4日對七種「重」稀土元素實施出口限制,以回應特朗普總統4月2日宣布提高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在針鋒相對地提高關稅後,美國目前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145%的關稅,電子產品暫時免徵關稅。
「我當然希望,當政府在這個關鍵領域開展工作時——這不是雙關語,這就是一個關鍵領域——他們能意識到在提高國內產量方面存在著薄弱環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考慮,都有四到五年的差距。」桑德森說道。
特朗普總統4月2日的行政命令要求商務部長霍華德‧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180天內就聯邦政府如何幫助發展「循環型」(circular)國內稀土供應鏈提出建議。
總統還在考慮下令允許深海採礦和商業儲備等。
經濟學家安東尼奧‧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告訴《大紀元時報》,無論特朗普政府做甚麼,只要進行力度足夠的開採許可改革、放鬆管制和公私聯合激勵,工業界都會作出回應。
「簡而言之,如果中國(中共)永久禁止向美國出售稀土礦,這將是一件好事,因為這將迫使美國尋找解決方案。」他說道。
格雷斯福是為《大紀元時報》撰寫中美貿易關係文章的經濟分析師,他說,美國要建立國內稀土供應鏈,手頭上有「大量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正在進行的與烏克蘭的談判。

「當然,我們可以克服這個問題。」他說道,「從長遠來看,如果中國(中共)把我們拒之門外,情況會好得多。『工業界』一定會找到解決方案的。」
科羅拉多礦業大學(Colorado School of Mines)經濟學教授伊恩‧蘭格(Ian Lange)對此也表示贊同。「我(對此)持樂觀態度。」他說道。
蘭格教授認為,七種受限稀土有替代材料,一些製造商告訴他,沒有這些材料他們也能生存。
他質疑中國(中共)能否維持稀土出口限制,因為美國工業是中國稀土最大的市場。
「我們將看看這究竟是真的限制,還是只是另一個我們需要跨越的障礙。」蘭格對《大紀元時報》說道,「過去幾年來,我們一直在慢慢建立自己的供應鏈。」
「在美國本土生產(稀土),我們已經接近這個目標了。」
然而在採礦和精鍊領域,「接近」(close)是一個相對的詞,因為擬議的項目通常需要10到20年的時間才能獲得批准。
「漫漫長路」
總部位於澳洲的美洲稀土公司(American Rare Earths)是美國眾多從事稀土和關鍵礦物開採的新創企業之一。
該公司還將在懷俄明州惠特蘭德(Wheatland)郊外的哈勒克溪礦(Halleck Creek)附近建造一座精鍊廠,加工這七種受限「重金屬」中的鏑和鋱這兩種金屬。鏑(dysprosium)用於風力渦輪機、電動汽車和核反應堆控制棒的電機和發電機中的磁鐵。鋱(terbium)化合物用於電子產品、半導體和螢光燈等。
該公司在亞利桑那州也有一個礦山,獲得了懷俄明州710萬美元的撥款,並從美國進出口銀行(the United States Export-Import Bank)獲得了高達4.56億美元的債務融資意向書,用於生產它所說的20年供應量的關鍵稀土,包括鏑和鋱等。
此外,在懷俄明州,拉馬克資源公司(Ramaco Resources)正在其布魯克礦區(Brook Mine)破土動工建設一個約15億噸的稀土礦藏和試驗加工廠,而稀有元素資源公司(Rare Element Resources)已在其位於懷俄明州厄普頓(Upton)的熊舍(Bear Lodge)示範工廠開始「專有加工和分離作業」。
總部位於奧克拉荷馬州的美國稀土公司(USA Rare Earths)今年將開設一家「新磁體」(neo-magnet)工廠。今年,該公司在其位於德薩斯州的圓頂(Round Top)礦山生產出了第一批氧化鏑(dysprosium oxide)樣品,並在其位於科羅拉多州惠特里奇市(Wheat Ridge)的研究工廠進行了加工。
烏科雷稀有金屬公司(Ucore Rare Metals)正在路易斯安那州亞歷山德里亞市開發「路易斯安那州戰略金屬綜合園區」(Louisiana Strategic Metals Complex),該公司獲得了2,000萬美元的州獎勵。鈾礦開採公司能源燃料(Energy Fuels)正在猶他州的懷特梅薩工廠(White Mesa Mill)加工獨居石(Monazite,也稱磷鈰鑭礦)砂以提取稀土。這兩家公司都是加拿大公司。
美國最著名的兩家稀土營運商是澳洲的林納斯稀土公司(Lynas Rare Earths)和拉斯維加斯的MP材料公司(MP Materials Corp.)。
這兩家公司對於美國國防部加工稀土元素都至關重要。美國國防部目前正在實施一項五年計劃,旨在建立「可持續的礦山到磁鐵供應鏈」,以滿足到2027年美國國防部的稀土需求。
林納斯稀土公司的子公司林納斯美國公司(Lynas USA)在2023年獲得了2.58億美元的資金,用於在德薩斯州海漂市(Seadrift)建造一座佔地150英畝的商業分離廠,以加工鏑和鋱等重稀土。
五角大樓在1月份表示,除了軍事需求外,國防部還將最初的項目申請增加了一倍,以「加強供應鏈的彈性,滿足……蓬勃發展的高科技產業以及……國家安全需求」。
2022年,美國國防部授予MP材料公司3,500萬美元,用於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帕斯山(Mountain Pass)地區建造一座加工廠。
2024年,MP材料公司獲得了5,850萬美元的聯邦稅收減免,用於在德薩斯州沃斯堡(Fort Worth)建造全國首家完全集成的稀土磁鐵製造廠,產品用於通用汽車的電動汽車引擎。
2024年,MP材料公司在加州帕斯山的產量創下美國歷史新高,稀土氧化物和精鍊產品的產量超過45,000公噸。
這個產量當中包括創美國紀錄的1,300噸釹-鐠氧化物(neodymium-praseodymium oxide),這是「永久磁鐵」(permanent magnets)的關鍵元素,其磁性強度可保持數十年。
MP材料公司行政總裁兼創辦人詹姆斯‧利廷斯基(James Litinsky)在1月份的一份聲明中說道:「這個里程碑標誌著美國在恢復完全整合的稀土磁體供應鏈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對於MP公司和美國在這個重要領域的競爭力而言,我們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然而,林納斯稀土公司和MP材料公司生產的稀土礦石都超過了它們的加工能力。為了維持營運,它們必須將挖掘出的大部份稀土出口。
美國關鍵礦物研究所(Critical Minerals Institute,簡稱CMI)執行主席傑克‧利夫頓(Jack Lifton)認為,「MP基本上是中國最大的境外稀土礦供應商」,他指出,中國上海資源工貿有限公司(Shanghai Resources Industrial & Trading Co.)在2024年從MP材料公司購買了32,000噸稀土礦,價值3.5億美元。
截至發稿時,MP材料公司沒有回覆記者的電話或電子郵件採訪請求。
利夫頓對《大紀元時報》說,如果中國向美國出口加工好的稀土礦必須支付145%的關稅,那麼「保持這樣的(出口速度)無異於金融自殺,因為他們做不到,他們將得不償失」。
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簡稱CSIS)屬下的關鍵礦產安全項目(Project on Critical Minerals Security)助理研究員梅雷迪斯‧施瓦茨(Meredith Schwartz)說道,儘管林納斯公司是中國以外最大的氧化物生產商,但它仍然向中國出口氧化物,因為它沒有足夠的提煉能力。
她在4月14日的播客節目中說,儘管澳洲擁有林納斯公司,然而至少在2026年之前,稀土提煉仍將依賴中國。
「但是,即使美國MP材料公司和林納斯公司的這些設施完全投入營運,它們也遠未達到商業產能,與中國的產量相形見絀。」施瓦茨說道。
2024年,MP材料公司生產了1,300噸釹鐠氧化物,而「同年,中國的產量估計為30萬噸」,她說道。
施瓦茨表示,雖然美國的稀土生產正在取得進展,但也存在挫折和挑戰。她指出,儘管美國稀土公司稱首次提純氧化鏑是國內稀土行業的「突破」,但「要將實驗室樣品生產轉化為全面的商業化生產,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即使有了最近的投資,美國距離實現(國防部)建立獨立於中國的『從礦山到磁鐵的供應鏈』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要在這個戰略行業與外國對手抗衡,更是漫漫長路。」她說道。
「發展採礦和加工能力需要長期努力,這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將處於落後位置。」
開採許可和融資改革
施瓦茨指出,建立國內稀土供應鏈的途徑已被列入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2023年的一份題為「重啟、預防、建設:在美國與中國共產黨的經濟競爭中獲勝的戰略」(Reset, Prevent, Build: A Strategy to Win America’s Economic Competition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的報告中。
報告建議國會通過對美國製造商減稅來激勵國內生產稀土磁鐵,格雷斯福對此表示贊同,但前提是必須進行期待已久的開採許可證改革。
他說:「這將是特朗普總統廢除或縮減一些環境限制政策的問題,我們的一些盟友可能也會做同樣的事情。」他建議美國製造商提高效率,生產出更好、更便宜的產品。
「一旦你把這些生產帶回國內,你就會擁有所有這些聰明的頭腦,所有這些受過教育的人,他們的動機都是為了利潤。這實際上會推動技術發展,因為我們會找到更好的方法來做這件事情。」格雷斯福說。
「當你向工廠工人支付每小時25美元或30美元的工資時,你會很有動力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來做事,而不是在中國支付每小時8美分的工資。」
桑德森則認為,特朗普政府「正在做出英勇的努力,以解決過去五十多年來長期影響我們國家工業發展的主要癥結」。
她說,開採許可改革是其中的第一個關鍵點。
「這個系統已經過時,效率低下,訴訟過多,導致優秀的項目在黑板上停留了二十多年。」她說道,「因此,他們正在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正在消除這些障礙。」
利夫頓認為,特朗普政府必須建立一個不含中國的稀土「有組織市場」。他對行業組織尚未這樣做感到驚訝。
「沒有共同的主線,沒有共同的組織基礎。」他說道,「例如,你會認為汽車公司都會聚在一起說:『各位,我們不打算討論我們的競爭(問題)、相對成本、我們明年的車型是甚麼樣子,我們要討論的是共同採購稀土永磁電機,因為我們都需要它』。」
桑德森說,政府正在解決的另一個稀土問題是利用發展金融公司(Development Finance Corp)和國防部的資金,建立一種新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作為吸引私人投資的支點」。
桑德森舉例說,美州稀土公司(American Rare Earths)通過總統授權恢復供應鏈韌性的行政措施,從美國進出口銀行獲得了4.56億美元的授權。
「進出口銀行從來就不是為資助這些項目而設立的。」直到特朗普總統指示它這樣做。
桑德森說,根據這一屆政府的改革方向,礦業項目不需要有客戶「保證購買全部或部份產出」,就有資格獲得撥款和貸款,這樣流程就加快了。
她說,融資是採礦業的一個問題,但在稀土開發中則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你在地裏發現了很多漂亮的石頭。對你來說是好事。現在你需要資金將自己轉變為一家真正的採礦公司。」她說道,「美國銀行不傾向於為這種情況提供貸款。」
位於懷俄明州拉勒米市(Laramie)的西部研究所(the Western Research Institute)行政總裁迪迪埃‧萊蘇爾(Didier Lesueur)指出:「稀土開採和加工是『極其資本密集型』的,一旦你投資並開始營運……如果這些人看不到他們礦山將會營運10年或20年,他們是不會投資的。」
利夫頓也認為:「大資本對稀土不感興趣。」他指出,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力拓集團(Rio Tinto)等全球性礦業公司並不想開採稀土。
「因此,無論你怎麼談論這個問題,在採礦業中它都只是一門小生意。」他說道。
從「寄主岩」(host rocks)中提取稀土是「一種黑色藝術」。它是專有的,有很多專有的操作。利夫頓指出:「沒有人告訴你他們到底是怎麼做的,即使他們告訴你了,你也需要成為超級專家才能理解。」
從地下的礦物變成市場上的商品,中間有許多昂貴的步驟,「順便說一句,你必須把東西挖出來……那是非常昂貴的。」他說道。
桑德森說,從蘊含稀土的材料中提取稀土非常困難,「將其濃縮到使項目具有經濟可行性的水平也很困難」。
「並不是所有的礦藏都擁有足夠的濃度,令開採項目有利可圖。」她說道。
2

她說,稀土開發的時間表也很難確定。
「任何公司和任何行業,對新工廠、新礦山或新加工設施何時投產所做的任何估計,都是基於最佳情況下的最佳猜測,也就是假設說,供應鏈不會崩潰、價格不會變得無法控制、天氣條件合適,如此等等。」
儘管如此,利夫頓說,通過2022年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至少目前可以獲得4,000多億美元的稅收減免和其它激勵措施,「華盛頓正在為這些項目籌集資金」。
萊蘇爾指出,建立國內稀土供應鏈需要時間,值得花時間去把它做好。
「建立國內稀土供應鏈能迅速完成嗎?不能。」他說道,「可持續嗎?可以。」這需要時間,因為大多數這些項目,如美州稀土公司的哈勒克溪礦,都是「綠地項目」,也就是說,它們都是從零開始。
桑德森指出,目前,美國的稀土產業「只是大片土地上的小東西」。「但是,很多事情都是從小規模做起,才有了後來的發展壯大,不是嗎?」
原文:US Can Produce Rare Earths If China Stops Exports–But There’s a Catch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