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如期發動的「關稅牌」,有如一顆核彈般引起全球大震盪,有人看好、有人唱衰,兩極化的評論還真讓人莫知所以。看好者說關稅舉措已不費吹灰之力取得驚人的成功,在未來幾個月內,關稅政策的正面影響將陸續出現,而特朗普總統的創新決策將再一次以令人震驚的方式,被證明是正確的。唱衰者則認為這是一場股市遊戲,目的是讓總統及其親信迅速獲得資本收益,對消費者非常不利,而且會演變成一場全面貿易戰,因特朗普無意進行任何談判,因為他想結束對外貿易,讓美國完全依靠自己的生產而生存,經濟將衰退。究竟情況會是如何有待事實印證。不過,4月中旬一群經濟學家共同寫的「貿易關稅宣言:一份關於美國繁榮原則的聲明」卻可論一論。

一群經濟學家的「宣言」

據倡議自由市場與自由意志主義的雜誌《理性》(Reason)報道,美國經濟學家伯爾多(Don Boudreau)和經濟史學家麥格尼斯(Phil Magness)及一群未具名的經濟學家共同寫了這則宣言。該宣言認為特朗普的作為顛覆了「自由的原則」,但正是「自由的原則」帶來「美國主導的人類自由與繁榮時代」。他們反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認為該政策「誤判了國家經濟困境的本質,並否定了長久以來廣受肯定的經濟基本原則」,而這些原則就是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Thamas Jefferson)在首次就職演說中所言「與各國和平、通商、並真誠友好往來」。

宣言開頭就指出,自由貿易與經濟增長、人均所得提加息息相關,而關稅璧壘則會削弱國內生產,使美國工人陷於貧困。他們強調,特朗普宣稱的「對等關稅」徒具虛名,計算公式中使用的貿易赤字對經濟根本無害。他們還呼籲特朗普勿重蹈1930年《史慕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的覆轍。當年的關稅法引發報復性的貿易戰,國際貿易幾乎因此凍結。

麥格尼斯表示,他參與撰寫該宣言,係因為曾研究20世紀關稅體系導致1930年大蕭條的結果,而他觀看特朗普宣布「解放日」關稅時倍感震驚,因為「目睹百年前的荒唐錯誤」竟然在今天重演。他說,關稅支持者散播錯誤理念,將對各行各業的美國人帶來不可承受的代價,這份不分黨派,以證據為基礎的宣言就是要糾正那些錯誤理念中的迷思與不實觀點。

伯爾多則表示,發表宣言的目的,是要對抗「特朗普保護主義背後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濟無知」。他希望宣言能促使「意見領袖與選民重新思考他們對這些政策的支持—這些政策不僅摧毀我們的物質財富,更重要的是,摧毀我們的自由」。

非常值得商榷的「宣言」

迄4月21日,已有1,383位學者聯署該宣言,其中包括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人類發展經濟中心主任黑克曼(James Heckman,2000年獲獎)和查普曼大學(Chapman University)經濟與法律系教授史密斯(Vernon Smith,2002年獲獎),而暢銷經濟學教科書作者曼昆 (Greg Mankiw)也在其中,看來聯署者會增加,其影響也會擴大,但其實該宣言有很值得商榷之處。

其一,「宣言」開頭所強調的「自由貿易」,係兩個世紀前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經濟學創始者)和李嘉圖(David Ricardo)對國際專業分工的比較利益加以分析之後,經濟學家就大聲倡議的理念。但實際的情況卻是,多數國家為了不讓進口商品和本國產品競爭,而徵收了高額關稅,並對進口設限,以及諸種非關稅措施,所以雖然知識份子認為自由貿易才是正確做法,卻無法真正實現。即使如此,我們的確看到自1991年蘇共解體後,全球向自由貿易努力邁進,所謂的「全球化」就是印證,而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出現更是一個重要里程碑。不幸的是,自中共國2001年底加入WTO之後,更變本加厲讓經濟國家主義、新重商主義盡情發揮,中共國將其商品大量出口到全球,成功地避免深層次的市場經濟改革,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增強中共政權的合法性,完全抗拒進行深層次的結構改革,並未走向西方國家預期的經貿體制——市場導向的資本分配、匯率的靈活性、國有企業改革、尊重知識產權、公平的工業政策、無歧視的競爭政策、資訊共享、法治和市場經濟。

自特朗普1.0提出提高關稅,發動「中美貿易戰」,就被指實施「保護主義」,且是「反自由貿易」、「反全球化」。當時已有論者明確指出,自19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趨勢,似乎走向自由貿易,其實是「假象」,因為重商主義的味道更為濃厚,各國都偏向不同面貎的保護政策,關稅壁壘、配額限制雖已減退,但匯率操控、反傾銷、補償性貿易等等管制政策,更細緻地干預市場,都是或攻或守的戰略運用,也就是「商戰」這個謬見在背後隱隱作祟。

拆穿「假全球化」

究其真相,特朗普只是拆穿國王的新衣,讓「假全球化」現形,逼迫利用全球化謀「私利」卻戕害全人類的中共現出原形。他其實只是以美國前總統列根的「公平貿易」政策,讓中共的威逼利誘手段和「不誠信」、「鬥爭」本質曝光,擬再重建「真正全球化」的「國際間分工合作」。而特朗普2.0的「對等關稅」之本質和終極目的與特朗普1.0如出一轍,只是更細緻,將「洗產地」國家包含在內,好似美國向全球宣戰似的。

不過,由除了中共國表現出「全力對抗」外,其它國家都願意與美好好商談,其實與特朗普1.0時,他風塵僕僕與日本、南韓、歐盟、澳洲,以及印度等自由民主國家商談「雙邊貿易」場景類似。而在2018年10月1日美國與墨西哥、加拿大達成新協議,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改為「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而這些作為都是朝「零關稅」、「零干預進口」、「零補貼」等目標前進,也就是朝「真正的全球自由貿易」境界前進。在中斷四年後,特朗普又再重拾當年未竟之務,只是當今中共勢力籠罩全球,連美國自己都被蠶食近半,在毒品、非法移民暴力破壞和社會主義「現代進步觀念」(如DEI)侵蝕下,美國內憂外患,已到殞落邊緣,而財政赤字、貿易赤字所反映出的錢財流失,非但很難搶回來,且在金融市場上會對美國,乃至全球造成大動盪、大混亂。此情此景看來特朗普是瞭然於心,他只打「關稅牌」這一招,已經攪動金融市場大震盪,接著實體產業產品的大挪移,如何讓過度期縮短及成本最低,除了寄望於特朗普發揮大智慧,讓真相大白於天下外,各國對中共本質的了解並拒絕其威逼利誘更是重要。

關稅與大蕭條

說到底,特朗普關稅引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貿易秩序重組,其實是往「講信修睦、分工合作互助、公平公正、安全整然有序和諧世界和全球自由貿易」前進,並不是「宣言」指稱的實施保護主義政策。

其二,「宣言」起草者說關稅保護主義引發報復性的貿易戰,國際貿易幾乎凍結且導致1930年代大蕭條。但《維基百科》中「關稅」欄目〈關稅與大蕭條〉一節中,卻引述了不少不同的看法,如: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利曼(Milton Friedman)認為,雖然1930年的關稅造成了損害,但它本身並不是造成大蕭條的原因。麻省理工學院(MIT) 經濟學家彼得‧特明(Peter Temin)也認為,關稅的緊縮效應很小。伯恩斯坦(William J.Bernstein)認為,目前大多數經濟史學家認為,全球及美國的GDP損失只有一小部份是由關稅戰造成的,他認為這一降幅「不可能超過世界GDP的1%或2%,與大蕭條時期的17%相差甚遠」。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認為,貿易戰不會導致經濟衰退,在他看來,《史慕特-霍利關稅法》並不是大蕭條的起因,1929年至1933年間貿易下滑「幾乎完全是大蕭條的結果,而不是原因,貿易壁壘是對大蕭條的一種回應」。

1930年代大蕭條起因

其三,關於1930年代大蕭條的起因,有許多研究出現,弗利曼1963年出版的巨著《美國貨幣史》中指出,是美國聯準會緊縮政策所致,而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F.A.Hayek)的說法更值得一提。他認為大量失業的出現,是因為勞動和其他各種因素在各業、各廠,以及各地之間的分配與對其產品之需要的分配之間不能協調所致,之所以如此乃因「相對」價格和工資體系受到扭曲,而扭曲的源頭就是政府使用了擴展性貨幣政策,由其創造出來的「人造」需求(包括產品和生產因素需求),使生產者和勞動者都做了「錯誤預期」,終使實際上的產品及生產因素都過量。這時政府決策者不但不及時停止此種虛假的擴張需求政策,反而更增強該擴張政策的應用,惡性循環的結果,不但使寶貴的生產資源流向低生產力之處,而且累積了大量的「超額供給」,一旦擴張政策停止,泡沫終於破滅之後就出現了大蕭條。如果持續不斷的一再使用擴張信用政策,時間愈拉長,禍害也會愈大。海耶克就以這套理論,在1927年於維也納的「奧地利景氣循環研究所」,成為第一位預測美國經濟崩潰、進而殃及世界經濟的先知。

所以,這些聯署「宣言」的經濟學家不但誤解特朗普「關稅牌」,也對「自由貿易」的理念及現實有著迷思,也就是他們抱持的經濟學是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Romald Coase)所說的「黑板經濟學」(Blackboard Economics)。就當今正統經濟學教科書和一般經濟學家所冀求的「自由貿易」,由創始者亞當‧史密斯來說,其先決條件是「人有德」,至少要有「誠信」、「信用」的美德才行,而現實世界的「人」有嗎?尤其在崇尚「假、惡、鬥」共產主義浸淫灌輸之下幾乎蕩然無存,就當今世界而言,必須先將中共掃除掉不可,而這不也是特朗普2.0「關稅牌」的終極目的嗎?很值得一提的是,亞當‧史密斯最重要的著作是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感(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而倡導自由貿易的經典巨著《原富》(An l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簡稱The Wealth of Nations,被熟知的譯名是《國富論》,1776年出版只是該書的「附篇」而已。這或許可以引伸出:史密斯倡導的「自由貿易」是以「有德」為先決條件。順便一提的是,史密斯自1778年春開始擔任蘇格蘭「海關關長」,直至1790年去世為止,共12年之久。

說到底,這些經濟學家對特朗普2.0「關稅牌」恐怕誤解多多了呢!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