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位了解中共行為模式的著名經濟學人分別向歐洲發出警告說,西方國家不要再幻想能與中共搞好貿易往來,因為那只會讓自己被中共「吸血」,處於危險中。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最新言論預示,美中關係在轉向全面競爭。
英國《電訊報》5月3日報道,特朗普的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將中共稱為「最大的作弊者」和「吸血鬼」。
他對《電訊報》說:「當美國試圖從最大的作弊者中共那裏獲得公平(貿易)時,英國和歐盟必須高度警惕,避免成為原本銷往美國的中國產品的傾銷地。」
「如果中共吸血鬼無法吸到美國的血,它將吸英國和歐盟的血。對世界經濟來說,現在對中共敞開大門可能是個危險時刻。」
英國的「中國通」、牛津大學經濟學家喬治‧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5月5日在英國《泰晤士報》上撰文提到,「有一種普遍迷思,甚至連英國財政部、其它國家政府和許多評論員都曾說過,那就是面對『瘋狂徵收關稅、不可靠的』美國,尋求與北京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可以帶來安慰,甚至是解脫。」
馬格納斯說,「這種迷思只是幻想,而且危險。」
專家:與中共的經貿合作有損西方的長期戰略利益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對《大紀元》表示,這兩位重量級專家的言論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對近年來中共的國家經濟戰略和國際影響力擴張的經驗總結。
他說:「馬格納斯和納瓦羅的觀點雖然措辭強烈,但本質上反映了一個現實而嚴肅的問題,也就是中國(中共)在透過經濟手段擴大其地緣政治的影響力,並可能將經貿往來『武器化』。」
孫國祥提到,歐洲、澳洲、亞洲多國已經經歷過中共的經濟壓迫或威脅,他們在現實中已經認知到,對中共的經濟依賴並非單純的商業行為,而是成為了中共對付他們的「潛在政治工具」。
「中國(中共)近年來透過市場准入限制、出口管制、經濟制裁等措施達到政治目的,以經濟手段懲罰支持台灣的國家,這些都顯示出中國(中共)已經將經濟往來作為戰略工具的使用,而非僅止於經濟合作。」
「高度經濟依賴使得(西方)國家更難在涉及中國的議題上採取自主的立場,包括像人權問題、新疆問題、南海主權爭端等等,我們都可以看到,這導致一些在華的外國企業避免任何對中國(中共)的批評。」
另一方面,孫國祥也指出,雖然有觀點認為,西方國家若與中國在經貿上完全脫鉤或採取對抗姿態可能會傷害到他們自身的經濟,並最終可能不利於全球經濟的穩定。但是,孫國祥表示,他們二人的觀點「凸顯了當前國際經濟外交的一大核心問題,也就是經濟安全跟國家安全的連動關係」。
「馬格納斯和納瓦羅的理論提醒英國和歐盟保持警惕,應該謹慎平衡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之間的關係,避免讓短期經濟利益損害長期戰略利益。」
「他們提出的觀點具備戰略上的警醒作用,值得各國政府認真考慮。」孫國祥補充。
分析:西方與中共做貿易只會被中共贏更多
馬格納斯在他的撰文中特別提到,中國的出口增長速度是世界貿易增長速度的4倍,而中國的進口卻一直在下降。這表明,中共的經濟模式是持續向其它國家出口,而不是從其它國家進口。這也就是說,其它國家並不能從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中賺到錢。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告訴《大紀元》,中國最近20年,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中國的對外出口迅猛增長,中國經濟政策是出口導向型,這使中國的產能製造業在全世界佔了30%左右,所以中國對世界各國的貨物貿易具有巨大的貿易順差,並在去年達到了頂峰,將近一萬億美金,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麼高額的貿易順差集中在一個國家。
王赫強調,西方國家與中共做貿易,不可能尋求「雙贏共存」的路線,「因為中共所說的『雙贏』是它要把你『贏兩遍』。」
他表示,國際上已經看到了中國的巨額出口、低價傾銷和龐大產能對全世界各國經濟造成巨大的衝擊,因此已對中共的過剩產能有了警惕性,馬格納斯和納瓦羅就是其中「對中共的本質看得很清楚」的兩位歐美學者和專家。
王赫認為,特朗普對中共的關稅戰和貿易戰是「建立在對中共政權性質的清晰認識基礎之上」的,因此對中共是一個「重擊」。
「現在特朗普跟世界各國談判新的貿易協議,其中一個重點是要建立一個『關稅同盟』,把中共排除在外,使中共的產品不可能通過第三個國家來『洗產地』、避開美國對中共的高額關稅,再進口到美國。」王赫說。
他還認為,馬格納斯和納瓦羅兩人的觀點,對於「目前如何認識美中關稅戰,如何認識特朗普政府的全球對等關稅政策,能夠有很大的幫助和清晰的認知。」
特朗普批尼克遜對華政策 分析:預示美中將轉向全面競爭
5月4日,特朗普總統在空軍一號上與隨行記者們互動過程中談到關稅和美中關係問題,他表示,中共在全球貿易中「多年來一直在敲詐」美國。他還補充,前總統尼克遜(Richard Nixon)與共產中國接觸並促成美中建交的舉動是他做過的「最糟糕的事情」,因為這開啟了讓中共佔美國便宜的時代。
特朗普說:「我希望與中國達成公平(貿易)協議。但是中國(中共)多年來一直在敲詐我們,所以(我們)也許應該採取一些應對辦法,你知道,稍微報復一下。中國(中共)多年來一直在敲詐我們,自從他們開始(和美國接觸)以來。對我而言,我認為這是尼克遜做過的最糟糕事情。我知道,再說一次,是他讓我們開始(被中共敲詐)的。」
1972年,尼克遜訪華,結束了自中共建政後美中兩國敵對與隔絕的狀態,此行被譽為「破冰之旅」,此後促成了美中兩國在1979年建交。
孫國祥表示, 1970年代的美中接觸是在冷戰的全球戰略背景下進行的,當時的目標是「聯中抗蘇」,從當時的歷史脈絡而言,尼克遜訪華等舉動或許並非是錯誤。
王赫提到,尼克遜1972年訪華之前,整個中共已經陷入一個空前危機之中,尼克遜在此時向中共遞出了橄欖枝,不管他主觀上的動機,「但是客觀上確實幫助中共走出了這個危機,給它送來了空前的幫助。」
孫國祥認為,特朗普此刻批評尼克遜的對華政策「並非單純的歷史評論,而是更具現實政治的考慮」,「是一個具有重大政治象徵意義的表態。」
「他(特朗普)可能在鋪陳兩個面向:第一個面向是進一步鞏固特朗普對華強硬的立場,也就是將批評矛頭直接指向尼克遜,象徵他(特朗普)將採取比前任更積極、更明確的對抗態度,以強化其支持者的支持;另一個面向是強調特朗普追求的公平貿易協議,也就是透過強烈批評過去的接觸政策,凸顯當前談判的不妥協性,藉此來對北京施壓。」
孫國祥表示,特朗普這番言論預示著美中關係將轉向全面競爭,他說:「特朗普將尼克遜的美中接觸稱為『最糟糕的舉措』,反映出美國對中政策從戰略接觸全面轉向戰略競爭的新現實,也象徵著美國整體對中國態度的重大轉變,儘管他的評論可能過於簡化歷史的脈絡,但卻精確傳達了當前美國政策精英和大眾普遍感受到的戰略焦慮與重新定位的需求。」
「未來美國對中政策將更強調競爭性與防禦性,經濟脫鉤和戰略防範將成為對中政策的主軸,美國兩黨對中國(中共)的共識逐步加深,對中國(中共)的態度將更為一致且強硬,美國將更積極地聯合盟友,重塑全球戰略格局,打造更具防禦性與戰略競爭力的國際陣營。」
如果美中關稅戰持續打下去,中共會如何應對
王赫提到,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時,中共主要利用兩個招數承受住了特朗普的關稅,「一個是對美匯率大幅下降了11%左右;另外一個是通過第三國對美國出口,使中美貿易戰對中共的衝擊減到一個很小的程度。」
因此,這些教訓讓特朗普在再次上任的頭100天裏,對中共採取了「有備而來、經過深思熟慮的大招」。
「這一次特朗普出來,他不光是對準中共提出高額關稅,而且還搞了全球對等關稅。這樣使中共沒法再通過第三國再把產品賣到美國來。」
王赫認為,中共這一次很難故伎重施,也難像特朗普1.0時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那樣再敷衍特朗普了,但是中共也仍然不會輕易讓步。
「這一次,特朗普通過關稅戰這個武器,是要中共進行結構性的改革,開放中國市場,使中共改變對美國徹底對抗的態度。但是特朗普的這些做法實際上對中共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中共如果這麼做了,那就等於中共在美國的壓力下進行和平轉型了。中共在這點上根本是做不到的。」
但是他說,如果中共不做出一個重大讓步的話,關稅戰持續打下去會讓中共更加不可承受。中共現在非常被動和為難,加上中國內部政局又非常的動盪,它在如何向美國做出讓步、如何應對特朗普方面「有很高度的不確定性」。
對於空前壓力下的中共,王赫說:「現在甚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