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美國近期對兩家購買伊朗石油的中國中小型獨立煉油廠(俗稱「茶壺」煉油廠)實施制裁,已導致其接收原油受阻,不得不改用其它實體名義銷售產品。凸顯特朗普政府加強施壓伊朗所造成的連鎖反應,特別波及伊朗最大買家——中國。
今年3月與4月,山東壽光魯清石化(Shandong Shouguang Luqing Petrochemical)與山東勝星化工(Shandong Shengxing Chemical)先後被美方列入制裁名單。此舉被視為美國進一步切斷伊朗出口收入、迫使其重回核談判的重大升級行動。消息人士指出,制裁效應已擴散至其它中國煉油企業。
自上月起,山東省煉油重鎮已有約五間獨立煉油廠因擔心遭殃而停止進口伊朗原油,導致伊朗輕質原油(Iranian Light)相對布蘭特原油的價格折讓從一個月前的2美元左右,擴大至每桶2.30至2.40美元。
除了原油進口受阻,制裁還導致多重營運困境:
港口拒收油輪:山東港口集團早在1月就已禁止受美制裁的油輪靠港,近期更拒絕替魯清與勝星卸貨。消息稱,運載勝星油品的油輪「北海明王」4月21日原欲在萊州港卸貨遭拒,最終改至東營民營碼頭卸貨。
銀行斷資金:四名消息人士指出,中國國有大銀行已中止為魯清提供購油資金,使其被迫尋求中小銀行合作。
出口中斷:航運資料顯示,自3月底以來,魯清常用的萊州港再無汽油混合料出口記錄。相比之下,今年前3個月,該港曾出口逾8萬公噸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佔全國總出口的15%。
中海油停止供貨:中國海洋石油集團(CNOOC)亦被曝已中止向由魯清營運的山東海化4萬桶/日煉油廠供應原油。
更換實體名稱銷售:七名消息人士透露,兩家被制裁廠商已改用其它公司名義銷售產品,魯清改為「壽光嘉清石油銷售公司」(Shouguang Jiaqing Petroleum Sales),勝星則通過「山東旭興石化」(Shandong Xuxing Petrochemical)銷售,兩公司尚未回應置評請求。
儘管北京方面對外聲稱反對單邊制裁,並為與伊朗的貿易辯護,但中共海關數據自2022年7月起未再顯示從伊朗進口原油的記錄,相關油品來源普遍被標示為馬來西亞等第三國。#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