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日就「控煙十招」提交《吸煙(公眾衞生)條例》修訂草案,立法會法案委員會正進行審議。根據草案,政府擬於2026年1月1日起實施多項控煙措施,包括禁止在輪候公共交通工具的劃定範圍內吸煙,以及在幼兒中心、醫院等指定處所出入口3米範圍內劃為禁煙區,違者將面臨定額罰款,金額亦建議由現時的1,500元倍增至3,000元。此外,草案亦建議自2026年4月30日起,禁止在公眾地方管有指明另類吸煙產品,並會分階段禁止加味煙,包括非薄荷及薄荷味煙草產品。
多名議員支持加強控煙政策,但就措施細節及執行方式提出不同意見。實政圓桌田北辰批評分階段禁加味煙的安排「為做而做」,質疑先禁較少人吸食的非薄荷煙,反會令薄荷煙需求上升,增加未來全面禁止時的阻力。自由黨邵家輝則提出,若吸煙危害健康,政府應禁止邊行邊吸的「火車頭行為」,質疑執行邏輯及遞進次序。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則指出,香港控煙法例雖嚴,但執法效果一直有限,例如後樓梯吸煙司空見慣。他關注政府如何提升執法力度。衞生署規管事務總監封螢承認違例吸煙情況仍然存在,署方近兩年增派便裝巡查人員,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數目有所上升,認為提高罰款將具阻嚇作用。
針對措施對青少年的影響,議員林素蔚建議禁止21歲以下人士購買煙草產品,以防止年輕人墮入吸煙習慣。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回應指,控煙措施正正旨在減低煙草產品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政府亦會在學校和社區推動更多戒煙活動。
有議員則擔憂控煙措施過於嚴厲,可能侵犯個人自由或影響經濟。議員江玉歡說,現時煙民人數已下降,認為控煙與保障個人自由需平衡,又反問政府若因健康理由限制吸煙,是否也要禁糖、酒、鵝肝等。議員何俊賢則關注,飲食及零售業等或因措施生計受損,批評政府缺乏對經濟影響的研究。
對此,李夏茵強調,控煙與經濟從來不是零和遊戲。她說本港於2007年禁止餐廳室內吸煙後,餐廳營業額反而上升,認為控煙措施未必對經濟構成負面影響,實際效果有待更多數據支持。
李夏茵亦回應自由與吸煙權利之爭,表示煙草產品具成癮性,一旦上癮會削弱自由意志,因此吸煙與自由選擇之間存有根本矛盾。又指,政府計劃在完善完稅煙標籤制度後,逐步推進禁止加味煙產品,以免催生走私或非法煙草問題。
有議員亦質疑修例中擴大禁煙區至出入口三米範圍的實際執行困難。對此,封螢解釋,3米約為普通成人6步步距,建議市民行「十步八步」離開出入口才吸煙以保險。@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