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5月12日),美中同意暫時降低關稅,緩和貿易戰,在3個月時間內就一項更廣泛的貿易協議進行談判。但專家們表示,貿易戰遠未結束。

美中雙方日前在日內瓦進行首次貿易談判,並在2天後發表聯合聲明,這一快速進展超出外界預期。全球股市受此消息提振,但美中之間存在的嚴重分歧猶在。即使按照特朗普第一任期時的先例,雙方也需要更長時間才可能達成全面貿易協議。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Herrero告訴《華盛頓郵報》:「這項協議並非解決方案。它只是緩和分歧的影響,使其發展得更慢、成本更低。」

美聯社報道說,華府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中國項目高級主管Craig Singleton表示,協議達成的速度表明「雙方在經濟上面臨的困境比他們所承認得要大」。

「對中國來說,經濟陣痛是實實在在的:失業率上升、資本外逃,出口訂單以近兩年來最快的速度下降,」Singleton說。「對特朗普來說,(美國)股市至關重要,這項協議讓他在不放棄籌碼的情況下贏得了勝利。」

多年來首份美中貿易聯合聲明

白宮在周一發出的事實說明書中指出,美中雙方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談判獲得成功,發表了「多年來首份貿易聯合聲明」。兩國已同意建立一個機制,繼續就貿易和經濟進行重要的討論。

白宮稱,與前幾屆政府不同,特朗普總統對北京採取了「強硬、不妥協」的立場,以保護美國利益並制止不公平的貿易行為。美國接下來將重點關注對華貿易再平衡,以及施壓北京限制芬太尼前體進入北美。

2024年,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為2,954億美元,是美國與任何貿易夥伴國之間最大的逆差。

這一結果跟會面前的表態格外不同。負責美方會談的財政部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上周三出席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聽證會時,被問及與中方的談判是否已進入「深入」階段,當時貝森特回答說:「我說過,我們將在周六開始,這在我看來與『深入』完全相反。」

白宮在談判前放出的消息也是,會談首要任務是雙方達成共識,而不一定是達成協議。

日內瓦第一天會談僅一小時,就有媒體放風說,中方代表、中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離席。隨後,中共官方背景的社交媒體帳號闢謠說,貿易會談尚未結束。在現場的海外媒體記者也證實,會談仍在繼續,並從早上一直延續到晚上。

在第二天會談結束,白宮聲明只有兩段文字,分別引述兩位參與談判的內閣部長——財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的發言。聲明標題則為「美國宣布與中國在日內瓦達成貿易協定」。

隨後,雙方約定周一發表官方的聯合聲明。

北京變第二個與特朗普達協議

外界好奇,是甚麼促成雙方在對美貿易戰上的快速轉變?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在接受《泰晤士報》採訪時提到:「北京之前說『不談,奉陪到底』。突然之間,它(中國)就成了第二個與特朗普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

他表示,雖然現在雙方都稱自己獲勝,「但這是一項正在制定中的協議,我們無法預期它會不會進展順利」。

根據中共官方數據,工業產出受美國關稅衝擊,4月製造業活動跌至2023年12月以來新低。中國大陸媒體《財新》上周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服務業活動創下七個月來最低水平。

中國出口商正受到高額關稅重創,貨物也無法出口,大量堆積在倉庫裏。

法國航運巨頭達飛海運集團(CMA)行政總裁Rodolphe Saade周一出席法國參議院的聽證會時證實,因為美國對華關稅的影響,他們公司運往美國的貨運量比疫情爆發期間減少了一半。

美國霍士記者在社交媒體X平台上發帖說,特朗普為甚麼和中方一樣渴望達成協議,那是因為美國小企業即將被壓垮,而他們也是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的關鍵支持者。

該記者表示,有消息人士透露,暫停對華關稅的時機正值部份美國小企業瀕臨災難之際,因為他們從中國採購了太多原材料,因高關稅導致他們只能從中國空貨櫃返回。

2025年5月11日,在瑞士常駐日內瓦聯合國大使官邸,美國和中國高級官員就關稅問題舉行會談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左)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向媒體發表講話。(VALENTIN FLAURAUD/AFP via Getty Images)
2025年5月11日,在瑞士常駐日內瓦聯合國大使官邸,美國和中國高級官員就關稅問題舉行會談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左)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向媒體發表講話。(VALENTIN FLAURAUD/AFP via Getty Images)

局勢緩和 但90天休戰不保證永久停火

英國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在寫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說,美中的90天暫時調降關稅「是一次實質性的局勢緩和」。

但考慮到美國對中國加徵的關稅水平仍高達30%,比美國對其它大多數經濟體課徵的稅率高很多,且美國「似乎仍試圖」團結其它國家,要求他們限制與中國之間的貿易。

他警告:「在這種情況下,90天的休戰協議並不保證最終會實現持久停火。」

Williams估計,考慮到實際關稅率達到40%,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可能會下降三分之一。

丹麥銀行的報告也說,因特朗普政府的首要任務仍是大幅減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要在90天內滿足條件將十分困難。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中國未能達到2019年達成的所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規定的美國商品採購水平,而此次達成一項滿足雙方所有要求的協議也將十分困難——尤其是在短短90天的時間內。」報告說。

即使以特朗普首任總統任期4年作為參考,其大部份時間美中都在談判,但最後也只取得有限成功。

美中2020年1月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承諾對美國商品採購量在2017年基準上增加2,000億美元,並加強保護知識產權。美國因此降低關稅作為回應。但北京迄今未達成購買目標,且美國對其知識產權保護的投訴未減反增。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資深訪問學者、前美國貿易談判官Stephen Olson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告訴英國BBC:「困擾美中貿易關係的結構性矛盾,短期內不可能解決。」

比如:中國經濟長期由政府主導,與美國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本質上格格不入。

後續可能發展

首先,美中物流量在90天內可能激增。美國物流商ShipHero的創辦人兼CEO Aaron Rubin估計,美國各大品牌商都會試圖在3個月內(8月15日前)將所有聖誕庫存入庫。

他研判接下來的中國關稅走勢可能最高回升至54%,但不會重回145%的關稅水平。其中,美國對非戰略商品(例如服裝和飲具)的關稅最終可能降至30%以下,但對戰略類別將繼續徵收高額關稅。

其次,北京已失去一個多月跟美談判的黃金期。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教授高樹超(Henry Gao)發帖說,通過關稅反擊,北京挽回了面子,但也損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特朗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在此之後,中方選擇開始陸續對特朗普稍早加徵的關稅以及剛加的關稅進行等量報復,而不是與華盛頓快速展開溝通和協商。

高樹超提醒,隨著美國與其它國家達成的貿易協議逐漸成型,北京將更難獲得支持。

「日內瓦協議是一個開端,但隨著其它協議細節的浮出水面,預計到7月中旬(北京)將遭遇挫折。」他寫道。◇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