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18日)發表網誌稱,顧問團隊今年下半年將向市建局提交「東維港灣區」願景的初期研究報告。初步建議包括利用啟德體育園和馬頭角道對開的水體空間,進行划艇、獨木舟等相對靜態的水上活動,增設浮台用作表演場地等。
「土瓜灣海濱研究」於3月展開,範圍涉及近800公頃,涵蓋土瓜灣海濱長廊和沿岸一帶,以及毗連對開的水體;內陸面積上至北面的九龍城「龍城」區、東至啟德發展區,西至何文田山及高山劇場綠化帶。市建局形容,九龍城地理與海灣環境,及其港灣的水體面積,與悉尼、奧斯陸以及日本的東京港,期望能構建成「媲美世界級港灣」的「東維港灣區」。
韋志成透露,初步建議加強「海灣」和「海岸」的功能和活力,以及改善內陸地區與「海灣」和「海岸」的連接和暢達性。現時土瓜灣沿岸和對開水體設有海濱長廊、碼頭等基本設施,在短期內,可以在毋須額外建造硬件的情況下,提供水上活動、表演場地和休閒設施。
其中,在啟德體育園和馬頭角道對開的水體屬於內港位置,水流相對平靜。初步建議可利用該處進行划艇、獨木舟等相對靜態的水上活動;又或增設浮台用作表演場地、舉辦音樂會等,讓市民能在岸上觀看表演。
此外,現時土瓜灣對開部份水體劃為避風塘,供躉船停泊,並設有兩條防波堤。研究初步探討將部份沒有工程作業的躉船改裝,提供餐飲服務、用作舉辦戶外音樂會、擺設特色光影藝術裝置,或改裝成泳池、飄浮沙灘等。亦可以在防波堤擺放藝術裝置,供市民及遊客乘船「打卡」。
至於現時土瓜灣海濱的兩個「斷裂位」,包括翔龍灣對開臨海煤氣設施用地,以及青洲英泥碼頭一帶海濱地段,市建局建議透過適度興建行人板道的方法,針對性地將該兩段「斷位」海濱走廊駁通。
海心公園對開的自然景觀─魚尾石,研究認為在不影響自然景觀及海岸線的情況下,可以透過改善海心公園內的步行環境或增設行人導向標示,提升紅磡及土瓜灣海濱的暢達性。
倡加強內陸與海濱連接
研究亦探討藉著市區更新項目改善舊區已建設環境和道路網絡的裨益,加強土瓜灣內陸地區與海濱空間的連接性和暢達性。例如,現時「龍城」區與啟德發展區被太子道東分割,市建局在2019 年開展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沙浦道項目),興建地下廣場並設有出入口,連接由政府負責興建的行人隧道至啟德發展區的地下購物街,以提升兩區的行人暢達性,這條行人隧道預計最快在2029年年中落成啟用。
市建局稱,早前與不同政府部門和持分者,包括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運輸署、海事處、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啟德體育園有限公司等初步接觸,介紹有關規劃概念和收集不同持分者對「東維港灣區」願景的想法。團隊現正就「土瓜灣海濱研究」的初步建議作深入研究及優化,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向市建局提交初期研究報告,以及可行性研究建議。@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