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已消逝兩千年,但許多當時的古建築依然完好無損,例如羅馬萬神殿(Pantheon)、西班牙塞哥維亞(Segovia)的高架水道,與英國的羅馬浴場(Roman Baths),這些雄偉的地標至今屹立不動。

關鍵就在於古羅馬人所使用的混凝土。儘管其完整配方至今仍未被完全解開,研究人員已發現這種材料具有極佳的持久性,甚至在雨水滲入後具備「自我修復」能力。

羅馬混凝土的秘密

據《生命科學》(Live Science)報道,奧勒岡大學副教授凱文‧迪卡斯(Kevin Dicus)指出:「混凝土,奠定了羅馬帝國的根基。」其中一項關鍵成份是火山灰(pozzolan),古羅馬人從波佐利(Pozzuoli)地區採集並運往帝國各地。火山灰中的矽與鋁與石灰與水發生反應,能在常溫下形成堅固且可水下硬化的結構。

另一項關鍵則是混凝土中保留的「石灰團塊」(lime clasts),即未完全反應的生石灰小塊。這些團塊在混凝土出現裂縫並接觸水份後,會再次與水反應生成方解石,主動填補裂縫,展現「自我癒合」的能力。例如羅馬附近建於兩千年前的塞西莉亞‧梅特拉(Caecilia Metella)墓,就曾觀察到裂縫中自然生成的方解石結晶。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於2023年發表研究指出,這種效應來自一種稱為「熱混合」(hot mixing)的古法,即將火山灰、生石灰與水等材料加熱混合,與現代所用熟石灰法大不相同。熱混合能保留團塊,也促進其反應與快速凝結,成為羅馬混凝土耐久與自癒的關鍵所在。

相比之下,現代常用的波特蘭(Portland)水泥在製程中會將石灰高溫煅燒並磨成細粉,導致這些石灰團塊無法保留,自然也就失去自我修復能力。

儘管尚不確定羅馬人是否完全理解他們所掌握的工藝原理,但成果不言而喻。迪克斯感歎,「即使今天再去觸摸羅馬古牆,依然能感受到那是兩千年前澆築的混凝土,堅硬如初。」

相比之下,波特蘭水泥的壽命一般為75至100年。#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