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指,自2023年底起,至少6間本地獨立傳媒及十多位新聞工作者陸續收到稅務局來信,要求補繳長達7年前的稅款,追討金額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香港記者協會質疑稅局選擇性執法,指做法或對新聞自由構成打擊。記協今日(21日)下午將舉行記者會交代事件。
據《Yahoo新聞》報道,被追查的多為資源有限的獨立媒體,包括《獨立媒體》、《法庭線》與《ReNews》等,3間機構的負責人均確認正與稅局交涉。部份傳媒人亦收到個人稅務查詢,涉事年份可追溯至2016至2018年度。
《獨立媒體》總編輯黃俊邦透露,自去年3月起已接獲稅局指機構7年前的盈利申報與實際不符,要求補稅及罰款,並需遞交詳盡資料及接受面見。雖然目前稅款暫緩徵收,但是整個過程耗時費力,更花費約兩萬元聘請會計師處理核數工作。他坦言為機構帶來不小壓力,但不評論當局動機。
《法庭線》則表示其機構及創辦人亦接獲稅務局通知,正在審核早年報稅資料,目前未有補充。《ReNews》創辦人則確認,被稅局要求補繳7年前的個人所得稅。
有受影響記者稱,多年來一向誠實報稅,但去年仍收到稅局通知,需補交數萬元,即使提出異議,但仍須繳付一半金額。他批評局方做法「不合理」,懷疑是針對對獨立書店、NGO,甚至記者個人。另有記者批評稅局的做法是要求受查者證明自己沒有逃稅,質疑是顛倒舉證責任。
記協指出,涉及金額總額已達六位數,受影響者亦包括為海外媒體供稿的自由身記者。主席鄭嘉如表示,稅局常以一封信指稱當事人少報收入並要求補繳稅款,甚至未正式審查就須先付款。以她個人為例,稅局稱她在2018至2019年度少報約40萬元收入,需補交約4.6萬元,她提出異議後才獲暫緩。
更甚者,記協與鄭嘉如本人亦為受查對象。她憂慮小型媒體難以保存7年前財務紀錄,亦無力聘請專業人士協助應對稅局要求,形容相關行動不僅耗費精力,亦對新聞工作者構成實質妨礙。
鄭嘉如則直言,當局追稅行動予人「對人不對事」之感,令人質疑當局此舉是否僅為追稅,抑或實際目的在於加重相關機構的營運負擔,以致其無法持續運作。
稅務局回覆查詢時稱,其查核行動與納稅人背景無關,純粹依法處理任何懷疑違規個案。然而,根據其公開指引,當某行業普遍被視為存在違規風險時,當局可針對性展開行動。@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