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當選總統後,一位美國白宮官員表示,此次選舉「自由且公正」,但同時對中共在全球民主國家的影響力提出重大關切。南韓新政府對中立場將有何轉變,也成為這場政權交替中的一大焦點。
一位白宮官員在回覆媒體的書面聲明(超連結)中指出:「美韓同盟依然堅若磐石。儘管南韓舉行了一場自由且公正的選舉,美國仍對中國(中共)在全球民主國家的干預與影響力表示關切與反對。」
該聲明並未指明中共是否涉入本次南韓選舉,也未提供具體事證,但此舉不僅凸顯了美方對中共干擾民主國家選舉的擔憂,也釋出一種訊號:即使選舉結果公平正當,仍須警惕中共滲透風險。
魯比奧:美韓同盟堅不可摧
在李在明當選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發布祝賀聲明(超連結),並強調美韓同盟「堅不可摧」,但未提及中共影響力問題。
魯比奧說:「美國與大韓民國在《共同防禦條約》、共享價值觀與深厚經濟關係基礎上,維繫著堅不可摧的同盟承諾。我們也正推動同盟現代化,以應對當前戰略環境下的挑戰,並解決新的經濟問題。」
他補充,美國將持續深化美日韓三邊合作,「以強化區域安全、提升經濟韌性,並捍衛我們共同的民主原則。」
美右翼陣營擔憂中共干預
李在明勝選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多位右翼盟友表達強烈擔憂,公開質疑選舉正當性,並將矛頭指向中共干預。
右翼活動人士、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Laura Loomer在社交平台X發文表示:「南韓已死。」她聲稱,「共產黨今天接管了南韓,贏得了總統選舉。這太可怕了。」
同樣發表擔憂,但未提出具體證據的人士,還包括特朗普前國安顧問弗林(Mike Flynn)。他也在X上宣稱,南韓選舉中出現「舞弊跡象」,稱「這樣的結果只會有利於中國共產黨」。
此外,特朗普的長期盟友班農(Steve Bannon),上周亦在其節目《戰情室》(WarRoom)中,探討中共干預南韓大選的可能性。
儘管這些言論未獲白宮或國務院官方回應,但亦表明美國國內右翼人士正密切關注李在明政府上任後,是否會改變對中共的態度與立場。
李在明走馬上任 誓言終結軍政陰影
李在明於6月4日正式就任南韓總統,並於當日上午在國會舉行簡單的就職典禮。他在勝選演說中將此次補選形容為對尹錫悅戒嚴令的「審判日」,強調上任首要任務是「堅決戰勝叛亂,確保永遠不會再有用槍炮對準人民的軍事政變」。
此次選舉創下自1997年以來的最高投票率,李在明以49.42%的得票率擊敗保守派候選人金文洙(41.15%),也使其所屬的共同民主黨同時掌握國會與行政主導權。
面對經濟增長趨緩、社會撕裂,李在明承諾將立即推動經濟改革。他表示將制定年度第二次補充預算,提出消費券以協助在地商戶,並針對育兒、青年與長者發放補助,以回應中低收入族群與小企業主的困境。
儘管外界對其具體政策方向尚有疑慮,但李在明表示:「我們的人民擁有強大的能力,只要團結一致,就能克服暫時的困境。」
上任首日與軍方通話 釋出對北韓訊號
李在明宣誓就職後,立即履職,並與南韓參謀總長通話,接收國防態勢簡報,藉此展現作為三軍統帥對安全事務的重視。
在外交與安全政策上,李在明強調將恢復與北韓的對話管道,主張以務實態度重新推進兩韓關係。
他表示:「不戰而勝勝於戰而勝,無需動武的和平才是最好的安全保障。」此一發言被視為對北韓釋出和解訊號,並展現其尋求對話空間的立場。
對美中態度引關注
李在明曾表示,將採取較為溫和的對中政策,強調中國作為南韓主要貿易夥伴的重要性,並在台海等敏感議題上採取較不強硬的態度。
不過,在本次選舉期間,李在明陣營亦調整了對中、對日立場,以順應南韓國內的反中情緒與政治氛圍。
李在明亦重申,美韓同盟是「南韓全球外交的支柱」,並將延續與日本的戰略接觸政策。
李在明政府上任後,必須在短時間內處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貿易談判時限,該談判涉及美方對南韓汽車、鋼鐵等產業的關稅,已被視為李政府上任後最緊迫的外交挑戰之一。李在明表示,將尋求爭取更多談判時間,但目前尚不清楚華府是否願意接受延後。
國會制衡疑慮
此次大選讓共同民主黨同時掌握國會、行政當局主導權,有望順利推動法案與預算,不再重演尹錫悅政府與國會長期對峙的局面。
然而,這也引發外界對於權力集中與制衡不足的憂慮。保守派人士警告,李在明與共同民主黨握有「絕對多數」,可能排除反對聲音,導致社會進一步撕裂。#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