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約90分鐘通話。這是特朗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後,兩國領導人首次直接溝通。儘管通話被視為中美緩和關係的訊號,然而多位中美關係專家指出,此次互動更具象徵意義,難解雙方在體制與戰略上的深層對立。
北京研究中美關係的學者辛浩然(化名)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當前中美關係的關鍵變量之一,是兩國最高領導人的強烈個人風格,顛覆了既有政治傳統,形成以個人意志主導國家戰略的博弈格局。
辛浩然表示,習近平與特朗普的通話雖是外交層級的「破冰」,但實則無法掩蓋他們在戰略認知與執政風格上的根本差異,「特朗普極度隨意,講求交易和解決當下問題;而習近平信奉控制與長期威權穩定。他極其擔憂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可能衝擊其國內的政治合法性。」
他進一步認為,今天中共對外政策深受「大國自尊」情緒影響,表現出一種既抗拒又期待全球承認的矛盾心理:「對外部世界懷有深深的不信任,卻又渴望重塑『天下中心』、萬邦來朝的朝貢格局。」
在採訪中,辛浩然形容這次通話,「與其說是兩國試圖達成共識,不如說是各自向國內展現『我在掌控局勢』的象徵行為」。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學者鍾瀚(化名)則從特朗普和習近平語調分析中美對通話的不同期待。他對《大紀元》說,中方通報強調「互利合作」「共識」「穩定大局」等關鍵詞,顯然希望塑造緩和與穩定氛圍;而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強調「稀土協議」「談判重啓」,顯示美方仍著重先解決當下的問題。「這種差異表明,雙方即使在願意對話的表層態度上趨同,底層動機仍不一致。中方更注重戰略框架穩定,美方則以具體得失為主。」
他認為,兩國恢復高層溝通機制固然重要,但若沒有配套的政策互信,「每一次溝通都像是臨時救火,而非制度化解兩國日益惡化的關係。」
畢業於北京大學的學者顧國明指出,雖然通話重啓了「貿易談判」的話語,但科技限制、供應鏈重組、教育簽證等核心議題並未實質緩解,「這次通話沒有觸及人工智能、高性能晶片、科研交流等真正讓中國感到戰略壓迫的領域,這恰恰說明雙方並未放棄科技戰的路徑。」
顧國明表示,在與特朗普90分鐘的通話中,習近平對所謂「脫鉤」仍持高度戒心,尤其警惕美方通過盟友體系推動對中國科技能力的系統性封鎖。「即使稀土貿易有限度地恢復,也不過是戰術緩和,不代表美中戰略脫鉤的趨勢會逆轉。未來稀土仍是中方對美制裁的殺手級工具。」
根據中共官媒報道,習近平在通話中強調應遵守此前在日內瓦達成的貿易共識,呼籲美方撤銷「不利措施」。特朗普則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雙方將恢復貿易談判,並稱「將重新開始從中國進口稀土礦物」,但中方並未提及此事。
在通話期間,習近平重申台灣問題涉及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呼籲美方「慎重處理」,避免「台獨勢力」將中美關係引入對抗危險。
通話發生時,正值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彼此互徵新一輪關稅之際。儘管曾在日內瓦達成90天關稅暫停協議,但在技術出口、投資限制與留學生政策等議題上分歧明顯。
特朗普與習近平通話引發西方媒體關注,彭博社、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紛紛發表評論,輿論普遍認為美中之間的分歧難以彌合。6月6日,印度《經濟時報》評論稱,通話聚焦經貿,未涉及烏克蘭與伊朗問題,顯示雙方仍希望通過經濟手段穩定關係。然而,分析人士提醒:「缺乏制度信任和戰略對等機制,中美仍難真正『破局』。」#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