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早前公布30項促進銀髮經濟的措施,涵蓋長者消費優惠、再培訓課程、樂齡科技等五大範疇,預計至2034年,60歲或以上長者的消費開支將增至4,960億元。不過,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林一星指,措施雖多但目標模糊,加上本地長者消費模式傾向保守內向,對整體經濟提振作用有限,反建議政府應將焦點放在吸引外地長者來港旅遊及消費,帶動本港服務業發展。

林一星在商業電台節目中表示,香港經濟本質上屬外向型,依賴旅遊及服務業支撐,而大部份本地長者消費較為節制,較少在非必需品上花費,因此僅鼓勵本地銀髮族增加消費,對經濟助益有限。「若我在香港住了40年,你跟我說在港銀色旅遊,我不會參加。反而若從銀色經濟角度吸引日本、新加坡、歐美的長者旅客,讓他們乘郵輪來港停留三天,體驗中西文化,這才更具吸引力。」

他強調,銀髮經濟不應僅視為長者自身的消費動能,而是一種國際市場的延伸機會。「發展銀髮經濟的重點,不是讓本地長者多消費,而是要吸引外地長者來香港消費,為本地創造服務就業和產業鏈效益。」

對於政府推出的30項措施,林一星認為雖然涵蓋範疇廣泛,包括推廣長者優惠、鼓勵就業延續、引入樂齡科技等,但是未有清晰目標或成效指標。「政府似乎無法說明這些措施背後希望達致甚麼具體結果。若參考歐盟的政策框架,若銀髮經濟是為了提升長者生活質素,那推動方式及策略應會完全不同。」

此外,林一星也關注本地退休制度的僵化。他指,目前本港除紀律部隊外並無法定退休年齡,但不少公私營機構仍設硬性退休限制。「在大企業或政府機構,即使員工身體好、工作表現佳,也會被逼退休後再接受再培訓,這不符實際。他們要的不是再培訓,而是平等的就業機會。」

在安老服務方面,林一星支持政府擴展大陸安老院「買位」計劃。林稱不少大陸參與計劃的院舍質素高,設施完善,甚至夫婦可同房居住,認為此舉並非「送走長者」,而是為他們提供更多退休生活選擇,並肯定政府在跨境安老政策上「拆牆鬆綁」的方向,例如簡化評估流程,讓長者無須回港辦手續,未來兩年預料將更順暢無縫。@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