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修後重新開幕的紐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以極具詩意與情感深度的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作品為起點,策劃了一場獨特的展覽——三幅以書信為主題的傑作首度並列展出,呈現維梅爾筆下關於愛、秘密與女性空間的深層描繪,更以技法高超的人物寫實油畫的方式,引導觀眾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今次特展以《維梅爾的情書》(Vermeer’s Love Letters)為主題,首次將收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的《情書》(The Love Letter)、愛爾蘭都柏林現代美術畫廊(The Hugh Lane Gallery, Dublin)的《寫信的女人與女傭》(Lady Writing a Letter with her Maid)與館藏名作《女主人與女僕》(Mistress and Maid)齊聚一堂,在弗里克收藏館全新裝修的展覽空間Ronald S. Lauder Exhibition Galleries與觀眾見面。展期自6月18日起,至8月31日。

自6月23日起,弗里克收藏館將於星期一開放參觀,將每周開放日由原本的五天延長為六天,開放時間為星期三至星期一,給予參觀者更多的時間欣賞名作。

300年前的書信往來 定格溫情瞬間

這三幅畫作皆圍繞書信展開敘事,不僅體現17世紀荷蘭女性情感世界的一隅,也彰顯維梅爾獨到的視覺語言與敘事手法。策展人之一、藝術史學者Dr. Robert Fucci在開幕講座中指出,維梅爾繪畫生涯所遺留下來的約35至37幅畫作中,有六幅以書信為主題,可凸顯「書信」在他創作中的核心地位。這次展覽呈現的三幅,則各自詮釋了女子「收到信」、「寫信」、「等待信」的不同時刻,構成情感傳遞的三重奏。

展覽的主軸作品《女主人與女僕》為弗里克收藏館的鎮館之寶。(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展覽的主軸作品《女主人與女僕》為弗里克收藏館的鎮館之寶。(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展覽的主軸作品《女主人與女僕》為弗里克收藏館的鎮館之寶,是三者中尺幅最大的一幅,畫中女主人正處於收信的關鍵瞬間,臉部被巧妙遮蔽,僅以手撫下巴的微動來傳達內心波動。女僕則作為愛情通訊的中介者,手中持信、欲言又止。這幅畫不只刻劃書信帶來的情感張力,也以畫面中的背景——曾為翠綠簾幕的深色牆面——暗示女主人所擁有的一個靜謐、屬於自我的內在空間。「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女性能夠擁有如此私密、屬於自己的空間,是極為難得的。而這幅畫中的窗簾,不僅象徵了這種個人空間的建立,也壓縮了畫面空間,強化了那種內省、寧靜與專注的氛圍。」Dr. Fucci說。

策展人之一、藝術史學者Dr. Robert Fucci在《維梅爾的情書》特展開幕講座介紹展覽。(曾蓮/大紀元)
策展人之一、藝術史學者Dr. Robert Fucci在《維梅爾的情書》特展開幕講座介紹展覽。(曾蓮/大紀元)

Dr. Fucci表示,對比之下,現藏於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情書》則以一種「窺探者視角」來呈現畫面。畫面近半為一處昏暗的前景,觀者被置於掀開簾幕的外側房間,遠遠望見內室中一位女子接過信件,膝上還擱著一把象徵愛情的西塔琴(cittern)。女僕一手叉腰,表情似帶調侃,彷彿默默道出:「我就知道你在等這封信。」這種畫中角色之間的機智互動,以及畫外觀眾的「不速之客」身份,令畫作充滿戲劇張力與人情味。

藏於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情書》(左)和愛爾蘭都柏林現代美術畫廊的《寫信的女人與女傭》(右)作品。(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藏於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情書》(左)和愛爾蘭都柏林現代美術畫廊的《寫信的女人與女傭》(右)作品。(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第三幅《寫信的女人與女傭》,則是來自都柏林國家美術館的藏品。畫中女主人正在伏案寫信,神情專注,而女僕則靜靜站在一旁凝望窗外,為主人的沉思留出空間。地面上的一封揉皺的信、紅色蠟封與封貼,隱約訴說著先前的一場情緒波動與書信往來的回應。這幅畫不僅描繪了女性內在情感的構築過程,也展現書信作為私密情感表達工具的文化意義。

三幅畫中女僕的角色,皆超越傳統次要人物的定位,成為情感流動的催化劑與見證者。她們是傳遞者、安慰者、默契的知情者——在不動聲色間,貫穿了畫中故事的前因後果。

Dr. Fucci認為,展覽不僅是對維梅爾藝術的致敬,更是一場充滿敘事與情感餘韻的對話。透過這三幅畫的並置,我們得以見證從寫信、收信到沉思與等待的各個情感瞬間——那種期待中未明朗的喜悅、不安中的秘密交換,以及在書寫與靜默之間流轉的情愫。維梅爾未曾將故事說盡,他給了觀眾無限填補空白的空間,讓每一位站在畫前的觀者,既是旁觀者,也是故事的延續者。

Dr. Robert Fucci新書《維梅爾的情書》(Vermeer’s Love Letters)在弗里克收藏館出售。(曾蓮/大紀元)
Dr. Robert Fucci新書《維梅爾的情書》(Vermeer’s Love Letters)在弗里克收藏館出售。(曾蓮/大紀元)

人物寫實油畫的獨特表現力

欣賞《維梅爾的情書》展覽,彷彿穿越時空,與300年前的人物對話,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這些來自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作品,都屬於人物寫實油畫。

在西方藝術傳統中,油畫始終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其中人物主題佔了最主要的地位,不僅是技術的展現,更是藝術精神與價值觀的載體。它講求對自然物象的逼真再現,透過透視法、解剖學、光影明暗、材質描繪與情感表達等手法,將人物的內在與外在立體呈現,達至視覺與精神的雙重真實。

弗里克收藏館全新裝修的展覽空間Ronald S. Lauder Exhibition Galleries舉行《維梅爾的情書》特展。(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弗里克收藏館全新裝修的展覽空間Ronald S. Lauder Exhibition Galleries舉行《維梅爾的情書》特展。(The Frick Collection提供)

傳統寫實人物畫不僅追求形貌的逼真,更講究人物內在情感與性格的細膩呈現。透視法的精準運用,使畫面空間感真實立體;解剖學與人體結構的深入研究,讓人物形象充滿動感與張力;而最具畫面詩意與精神深度的,莫過於光影的處理——畫家透過光線的安排,營造出特定的氛圍與情感張力,引導觀者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從文藝復興至新古典主義,人物畫不僅承載宗教與道德意涵,更蘊藏著人性的尊嚴與情操,成為畫面中最具靈魂的核心。

維梅爾的一幅經典作品《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巧妙地運用自然光源與暈塗法(sfumato)描繪人物膚質與情感,運用柔和的自然光投射於少女的面龐與服飾,少女的眼神微妙地流露出羞怯與好奇,整體畫面安靜卻充滿張力。這種宛如凝止時間的寫實技藝,正展現了傳統油畫不僅在技術上精緻入微,更能觸及觀者心靈,喚起深層的情感共鳴。

在現代社會,藝術的形式隨著人類道德的變異和敗壞,審美標準日益下滑,走向漫無標準的現代藝術。而歷經百年保留至今的珍貴文化遺產,正如一盞明燈,照亮回歸傳統之路,成為人類找回藝術正統價值的重要參照。

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中,向古人學習並非墨守成規,而是汲取古人智慧,在對傳統的尊重與繼承之上,再透過當代藝術家的個人特質與時代意識,激盪出新的創作火花。有志於藝術的創作者,必能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拿捏分寸,從古典精神中汲取養份,走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

新唐人全世界人物寫實油畫大賽今年已進行至第七屆,歷屆作品所展現的,正是鼓勵現代藝術家找回純善純美的正統藝術價值,更是提供一個世界舞台,讓創作者得以沉澱自我、淬煉技藝,在傳統中尋找靈感,在藝術領域再創高峰。#

推薦閱讀:
荷蘭畫家維梅爾
發現維米爾的畫室(上)
發現維米爾的畫室(下)
弗里克收藏館春季優雅重現 全新展廳搶先看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