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國家安全法》於2020年6月30日在香港強行實施以來,香港社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昔日那個容許公民示威、言論自由蓬勃發展的「一國兩制1.0」時代,似乎已畫上句號。現在的香港,不再是國際社會眼中那個自由、開放、具制度保障的城市,而是一個在高度控管下運作的特區。連一向堅守抗爭崗位的社民連(香港社會民主連線)亦傳出或需於2025年7月1日前被迫解散,成為歷史的一頁。

社民連是本土左翼民主派的重要旗幟。多年來,他們不畏艱難,堅持在七一、六四、人大釋法等重要日子走上街頭,成為香港民間抗爭運動的重要象徵之一。如今傳出將會結束運作的消息,不禁令人唏噓。「長毛」梁國雄——這位社民連的靈魂人物,亦已因參與民主派初選案而被定罪,正在服刑之中。他過去留著標誌性長髮,拎住大喇叭與警方對峙的畫面,成為無數港人對自由抗爭的記憶。

民主派初選案,被當局指控為「顛覆國家政權罪」,超過40人被起訴,其中多位原本是立法會議員、學者、社運人士。當中,有些人如前記者出身的公民黨成員毛孟靜(Claudia Mo),已服刑完畢,重獲自由。據悉她仍留在香港,但言行明顯變得極為低調。這反映出,即使出獄,當事人仍面對巨大壓力及監控,難以像從前般公開發聲。

然而,有3位關鍵人物,預計將面對極長刑期。第一位是香港大學前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Professor Benny Tai),被控為初選的「總策劃人」之一。他推動的「雷動計劃」曾引起廣泛討論,而後成為當局眼中「顛覆政權」的關鍵證據之一。第二位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Jimmy Lai),他已被羈押超過1,600日,尚未等到正式判刑,堪稱當代香港政治犯的象徵。第三位則是前學運領袖黃之鋒(Joshua Wong),曾經領導學民思潮、後創立香港眾志(Demosisto),雖然他在2019年社會運動期間相對低調,仍被當局視為威脅,判以重刑。

當我們回望2019年,百萬港人上街、口號此起彼落、民間社會百花齊放,猶如昨日之事。但今天的香港,只見一片沉寂。官方宣傳不斷高唱「國家安全」、「愛國愛港」,七一變成「升旗儀式」、「青年國情教育」,完全沒有市民自發的聲音。街頭抗議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度警備與國安部門無處不在的監視。

有人會問:今天的香港,還是那個國際金融中心嗎?環球銀行、對沖基金、跨國企業對香港的未來已出現懷疑。人才外流、媒體收緊、法治制度的透明度備受質疑,這些都逐漸削弱香港原有的「獨特價值」。即使香港仍保有金融硬件如港交所、交易制度等,但若失去軟實力——如新聞自由、資訊透明、法官獨立性——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名銜便名存實亡。

對不少仍然在港的市民而言,日常生活繼續,但心中已有不安與焦慮。對未來的想像變得模糊、甚至避而不談。新一代年輕人面對的是受控的教材、單一的歷史敘事與沉重的政治紅線。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又如何建立獨立思考與公民責任感?

「一國兩制」原意是讓香港在回歸後保持原有制度50年不變,並作為國家改革的試點與國際窗口。2020年的《港區國安法》,如一道分水嶺,結束了1997年後相對自由的時期,標誌著「一國兩制1.0」的正式終結。而未來是否真會如北京所說,推行「二次回歸」或所謂「完善愛國者治港」,尚屬未知。

我們不能否認,香港過去曾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與公民力量。但今天,這個城市正走進一段艱難與沉寂的時期。留下來的人,要面對壓抑與自我審查;離開了的人,雖身處自由之地,卻常懷念舊日香港的光輝歲月。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只能不斷記錄、反思,並默默守護香港精神。

「長毛」曾說過一句話:「我哋未贏,但唔等於我哋輸。」這句話,或許仍可作為現今香港人內心最後的安慰與信念。即使制度與環境壓倒我們,唯有信念與記憶,才能令香港真正未死。◇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