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Fed)周五(6月27日)公布年度壓力測試結果,22家總資產達1,00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銀行全數通過,顯示即使面臨嚴重經濟衰退與金融市場動盪,這些銀行仍具充足資本,能繼續對家庭與企業提供貸款。這也為未來提高股東分紅與放鬆監管鋪平了道路。
根據美聯儲公布的結果,在假設的「極端不利情境」下,即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升至10%,22家大型銀行將合計遭受超過5,500億美元的損失。但即使如此,美國大型銀行的核心資本(即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平均僅下降1.8個百分點,仍高於監管最低門檻的兩倍以上,達11.6%。
CET1被視為衡量銀行吸收重大虧損能力的關鍵指標。
美聯儲負責金融監管的副主席鮑曼(Michelle Bowman)表示:「大型銀行依然有足夠的資本和韌性,能夠承受各種嚴峻的結果。」
本年度壓力測試所假設的經濟情境,包括全球經濟深度衰退、商業地產價格下跌30%、樓價下跌33%,以及失業率攀升近6個百分點至10%。
在此條件下,經濟產值大幅萎縮,金融市場亦出現劇烈動盪,股市重挫50%、公司債大幅拋售,投資級債券利差擴大至5%。
美聯儲表示,這些情境將對銀行資產與資本水準構成全面壓力。
在上述情境下,美聯儲預估銀行體系將面臨多項重大損失。其中,信用卡貸款損失達1,570億美元,商業與工業貸款損失為1,240億美元,商業地產貸款損失則為520億美元。這些數據凸顯在金融危機時期,消費信貸與企業融資風險將對銀行資本構成主要衝擊。
美聯儲表示,由於壓力測試結果受模型敏感度等因素影響,年與年之間的資本要求預估波動幅度較大。
為提升穩定性,美聯儲正考慮引入新規,將兩個年度的壓力測試結果進行平均,以降低「過度波動性」,並作為更穩定的資本適足性評估指標。此項改革亦將配合放寬部份監管申報義務。
鮑曼表示,這項變動將有助於提供「更穩定且可靠」的監管依據。
在此同時,作為特朗普政府推動放寬監管、促進經濟增長政策的一部份,美聯儲與其他聯邦監管機構也計劃修訂金融危機後建立的「強化補充槓桿比率」(enhanced supplementary leverage ratio,簡稱 eSLR),以減少銀行持有美國國債等低風險資產的監管障礙,確保銀行在國債市場中能有效發揮中介角色。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每年對總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的銀行實施壓力測試,藉此評估其在經濟劇烈惡化時的風險承受能力。
這些銀行多數被列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G-SIBs),為金融體系的關鍵支柱。相較之下,中小型銀行則僅須每兩年接受一次測試。
本次測試不僅顯示美國大型銀行資本穩健,也為未來資本政策、分紅規劃與監管調整提供依據。市場普遍預期,各大銀行將在測試通過後,陸續公布新一輪股息與回購計劃。#
(本文部份參考了英文大紀元的相關報道)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