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9日為期90天的全球對等關稅暫停期最後結束日期之前,美越達成關稅協定,使越南成為美國迄今達成貿易協定為數不多的國家之一。
目前協定的細節尚不清楚,但值得關注的是其中針對中國商品的「轉運」關稅條款。
7月2日(周三),特朗普在社交媒體「Truth Social」上發帖說:「根據協議條款,所有運往我國領土的越南商品將被徵收20%關稅,對任何(通過越南)轉運(到美國的)商品徵收40%關稅。」
7月3日,中共商務部發言人回應稱,「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手段達成交易」,「中方將堅決予以反制。」
為何令中共恐懼?
這份本來看似與中國無關的美越貿易協定,為何令中共心慌和恐懼?
美國和越南協議的條款表明,即使在美中達成不穩定的貿易休戰協議,且與其他合作夥伴就貿易問題展開談判之際,對華貿易仍是美國貿易政策的核心焦點。該協議意味著,如果其它國家希望繼續向美國銷售產品,也將被要求限制中國在其經濟中的存在。美英在最近貿易協定中也同意了一些條款,要求英國加強供應鏈安全,這些條款同樣被解讀為針對中國貿易。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對《大紀元》表示,特朗普關稅2.0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就是要切斷中國針對美國的第三方出口。
「美國和越南簽訂的貿易協議有很大的導引作用,會成為美國和其它國家簽訂貿易協議的規範做法。」他說。
美國總統特朗普進入白宮的第一天就頒布《美國優先貿易政策文件》,其中解決中共不公平貿易是重點,尤其關注中共透過第三國(越南、墨西哥)規避關稅。
4月份特朗普宣布全球對等關稅,徵收關稅最高的10個國家中有5個是亞洲國家。分析認為,特朗普對上述國家加徵關稅,「真正目標是中國」,代表著「對北京延伸供應鏈的全面攻擊」。
「特朗普已經吸取了2018年美中關稅戰的一些教訓」,王赫說,所以對中國商品通過第三國繞到美國出口這種做法,在全球建立一個關稅同盟,把中共排斥在外。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對《大紀元》表示,全世界都非常關心美越貿易協定,因為大家都知道越南是中國最重要的洗產中轉地。
「中共也一直警告美國說,不要加第二級關稅,結果沒想到最新出爐的美越協定裏面,美國還是加入了第二級洗產地關稅。」
黃世聰認為,真正令中共感到恐懼的是越南的示範效應,會變成全球的一項全新規則。
他指出,越南是一個例子,接下來可能要跟美國達成貿易協定的國家,如果疑似洗產地,相信美國也會課高關稅。
「譬如美國與英國的範本被拿來給歐盟當範本,產業結構跟越南類似的,也會以越南作為一個範本來跟美國談判,就變成一個國際貿易的新規則了。」
滙豐銀行駐香港首席亞洲經濟學家Frederic Neumann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美國似乎確實有更具戰略性的意圖,即從本質上限制中國出口產品通過後門進入美國市場。」
越南是中國產品輸美的最大中轉地
越南的最大進口貿易夥伴是中國,最主要出口目的地則是美國。
自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對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以來,美國與越南的貿易激增。
去年,美國對越南的貿易逆差達1,230億美元,越南是美國的第三大貿易逆差國。
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越南對美出口額從當年的不到500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約1,370億美元。而美國對越南的出口額同期僅增長了約30%,從2018年的不到100億美元增至去年的略高於130億美元。
美國政府多次指責中國企業利用越南進行轉運以規避關稅,包括把商品送到越南簡單加工後就以「越南製造」標籤出口至美國,甚至只在越南港口短暫停留就出港。
6月4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參議院作證時表示,「他們(越南)從中國購買了900億美元,然後加價後再轉給我們。」他說,「所以這(越南)只是中國通向我們的一條通道。」
台灣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宗鼎對《大紀元》表示,越南從中國進口商品跟越南對美出口商品的相關性已經是百分之百了。
他指出,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中美貿易戰背景之下,一方面是美越貿易關係強化,另一方面越南從中國進口了大量的中間商品,這種兩兩不對稱的貿易關係,事實上不斷在深化。
「特朗普第一任期貿易戰期間,越南實際上對美國新增加的轉運商品裏面,有六成是來自於中國資本擁有的越南企業。」
切斷中國商品輸美的後門
事實上,針對中國商品的「轉運」關稅條款,一直是美越貿易談判的一個重點。
美國4月3日宣布對越南徵收46%對等關稅的當天,越南政府召開緊急會議,旨在回應美方關於非法轉運的擔憂。會上越南工貿部與海關官員被要求加強監管非法轉運活動,並在兩周內制定方案。
4月15日,越南工業與貿易部發布指令,要求嚴厲打擊向美國等貿易夥伴非法轉運貨物的行為,從而避免被美國加徵高額關稅。
儘管越南已採取一些措施打擊中國商品轉運,但越南依賴中國的原材料與設備,越南打擊轉運是否真的有效果?
王赫表示,如果越南真正執行的話,肯定是有效果的。
他分析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中國產品到越南後改標籤以越南產品出口,肯定是要受到美國嚴厲打擊的;另一種情況是中國的機械、設備、原材料運到越南,進行重新生產或加工,這個依照國際慣例有計算方法,即該商品應該達到越南本土化一定的比例後,就可以認定是越南產品,出口到美國沒有問題。
「這取決於越南和美國之間關於原廠原產地的認定的一些細節。」
王赫表示,現在可以明確的一點是,在美國的壓力下,越南不得不嚴格執法,所以中國產品通過越南洗產地已經很難再繼續下去了。
黃宗鼎表示,2001年美國與越南簽署《美越雙邊貿易協定》(BTA)之前,越南產品進入美國的關稅平均為40%。越南當然不想回到被美國徵收高關稅的年代,美國也看準越南等開發中國家共同的心態,它們在美國友岸外判政策下獲取巨大出口紅利,必須依賴美國市場,所以美國要求這些從美國大賺其錢的國家配合,越南等相關國家看起來不得不配合了。
目前,不少中國商家繞道赴美這條路越來越難了。
有深圳商家向《大紀元》透露,隨著美國加緊對中國產品追蹤調查,中國產品通過第三國轉運美國的渠道變得越來越難以通行:「越南、南韓、馬來西亞海關全力堵截中國產品,進入6月份,這條渠道越來越行不通了。」
與此同時,美國司法部(DOJ)近期也加大執法力度,重點調查小型機械、電子產品與玩具等類別商品的虛假申報與產地造假行為,並明確將其列為執法重點。
中國出口通道受阻
在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的情況下,美越貿易協議中的「轉運」關稅條款,無疑會讓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王赫表示,中國經濟內需一直起不來,投資拉動經濟已經走到了極端,在這種情況下,中共的發展經濟只有藉助於出口。
他說,特朗普跟全球幾十個經濟體的貿易協議7、8月份基本上都要簽訂了,到時候全球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關稅聯盟儼然成型。
「特朗普全球關稅同盟一建立起來的話,不光是中國對美出口會大受打擊,別的國家也會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提高。特別是中國對美出口不暢之後,中共就會把東盟、歐盟、非洲、拉丁美洲當作商品傾銷地,那些國家也會壓力倍增。這樣就會刺激這些國家也學美國對中國進行關稅反制。
「中國於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這條路,就很難走下去了。如果中國經濟在投資和內需方面沒有很大的起色的話,中國經濟將非常地糟糕,受到的打擊非常沉重。」#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