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陸「媽媽崗」就業模式在網絡上引發激烈爭議,罵聲遠多於讚譽。輿論普遍質疑:這項旨在緩解女性育兒與就業壓力的政策,究竟是真能幫扶媽媽們,還是變相加固了傳統性別角色的邊界?更有親歷者與企業管理者披露,從大型國企的變相排擠到民營企業的成本考慮,「媽媽崗」在推行中面臨重重阻礙,恐將淪為一紙空談。

「媽媽崗」模式迅速成為輿論焦點

湖北省人社廳、省總工會、省婦聯是在5月28日聯合印發《關於推行「媽媽崗」就業模式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把「媽媽崗」推上熱搜。

此前,上海、廣東、四川、山東、哈爾濱等地就已陸續試水——出台過「媽媽崗」相關政策,但關於其崗位設置合理性和可持續性的爭議一直存在。

所謂「媽媽崗」,面向的是法定勞動年齡內、需撫養12歲以下子女的女性。崗位普遍工作時間更靈活、管理模式更彈性,方便媽媽們兼顧育兒與工作。

事實上,「媽媽崗」所揭示的,是一種在當前傳統職場結構和觀念下,根深蒂固的女性就業困境。

據財新網報道,智聯招聘2023年發布的報告顯示,61.1%的女性在求職過程中被問及婚育狀況,而認為婚育影響職業發展的女性比例達46.9%,遠遠高於男性的11.4%。

在中國職場,詢問女性婚育意向幾乎已成公開的秘密。這種普遍存在的隱性歧視,讓不少年輕女性擔心,一旦結婚生子就可能被邊緣化,甚至被迫放棄職業發展,因此選擇不生育。

雖然大陸多地出台政策,明確要求企業不得向女性求職者詢問婚育狀況。但令人擔憂的是,這樣的政策反而可能導致企業在招聘時乾脆避開女性求職者。

針對這種社會悖論,有網民一語道破:職場上要求女性不生孩子,社會又希望女性多生孩子;生完孩子後,既要照顧家庭又要掙錢養家,這不是很矛盾嗎?

諷刺的是,生育後的職場女性處境更為艱難。一名擁有碩士學歷的二胎媽媽曾投出近百份簡歷、溝通千餘次,最終能選擇的卻只有前台、接線員、分揀員等低門檻崗位,與她的能力與經驗完全不匹配。

而這種困境並非個例。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2024年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底,育有7歲以下子女的女性,失業風險比男性高出181%,工作時間減少18.6%,月收入低出36.8%。

零工性質的「媽媽崗」低薪、無保障

薪酬低、缺乏晉陞通道,也是「媽媽崗」面臨的難題之一。網民表示,「媽媽崗」的職業限制較多,崗位多集中於家政、流水線等低技能領域,缺乏晉陞通道,薪資普遍低於市場水平。對於較高學歷的全職媽媽來說,更難以找到專業對口的崗位,可選擇空間更小。

《中國新聞周刊》對湖南、山東和廣東等多個發布「媽媽崗」用人單位名錄省份的統計,接近三分之一的企業開設的崗位都集中在家政和清潔員等服務崗位,而剩餘的大多數崗位也集中在客戶服務、縫紉工等領域。

家政服務的企業青島愛佳公司作為青島市首批開放「媽媽崗」的單位,其提供的190個崗位也多屬鐘點工和小時工,涵蓋餐飲、家政、保安等領域。這看似是給媽媽們提供就業機會,但其實天花板低、發展路徑窄,難免讓人質疑這是否反而在限制她們的職場可能性。

據大陸媒體報道,「媽媽崗」的時薪只有常規崗位的65%至80%,部份地區的時薪甚至只有11元(人民幣,下同),而且超過八成崗位不繳社保。

有位網民分享,自己嘗試「媽媽崗」後很快辭職,因為月薪4,500元,沒有社保、公積金。原本以為每天只需工作3~4小時,結果幾個月後就被當成「萬能打雜」。為了準時接孩子,她不得不拚命趕工。

對勞動權益的保障,也是網民比較關心的問題。有網民擔心,企業可能以「媽媽崗」替代正常崗位,降低用人成本,使就業空間被壓縮,形成「媽媽崗擠壓普通崗」的惡性循環。部份網民認為,「媽媽崗」多為非全日制崗位,在社會保險、勞動糾紛處理等方面的權益保障仍有待完善。

愛佳公司負責人透露,崗位開放不到一個月,接到了200多個諮詢電話,但實際的招聘情況卻不太理想。最終,公司僅成功聘用2人,遠低於原本希望招聘的100位。

2024年11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發布了關於推行「媽媽崗」就業模式的通知。該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一位工作人員說,目前有300多家企業開放了3,000多個「媽媽崗」工作崗位,涵蓋零工、家政服務、房產中介等類型,現有82名符合條件的女性與企業達成初步就業意向,但這些崗位均為零工性質。

民企「怎麼可能設媽媽崗」政策或成空談

更現實的問題是,就算有些媽媽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企業卻未必願意配合。一名企業管理者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如果一個財務崗位由全職媽媽擔任,為了滿足其彈性上班、休假等需求,企業往往還得額外配備人手填補空缺,用人成本反而上漲30%。

在經濟下行的當下,如果沒有足夠財政補貼,很多企業難有設立「媽媽崗」的動力,這項政策恐怕也將淪為一紙空談。

廣東省佛山市一家建材公司的總經理、39歲的梁立(化名)說,「一旦開設『媽媽崗』,我們公司的用人成本就會大幅增加。」

該公司最近幾年,公司員工數量縮減了近一半。

梁立坦言,假如要開設「媽媽崗」,以公司財務為例,工作時間為早上8點半至下午4點半,每月休息兩天,該崗位的每年每人用人成本為8萬元左右。如果改設為「媽媽崗」,需要滿足更多休假、靈活上下班等條件,公司還需額外僱傭一名員工來彌補「媽媽崗」員工的空缺,導致每年每人用人成本增加約30%。對此,梁立直言:「現在公司都在削減成本,怎麼可能呢?」

「媽媽崗」集中的國企說翻臉就翻臉

博主「Nee霓公子」近日表示,她剛剛離職。而她曾經入職的兩家國企都是出了名的「媽媽崗」集中地,70%以上都是女員工。企業主打的是工資低、活少、不打卡。

她說,自己三十歲了,當時給這兩家企業投簡歷是考慮到雖然工資低,但它的管理比較人性化,可以居家辦公。「萬一我結婚生孩子,該崗位能兩頭兼顧。」可以她入職後,發現「差點被公司氣到不孕不育」。

她進一步講述,這兩家公司都是在她入職一年後開始裁員,而寶媽就是被零賠償排擠走的重災區。「手段非常簡單,就是抓考勤。工資是入職時候就確定的,而考勤管理是後續可以隨時改的。抓考勤就讓很多當初衝著不打卡才入職的寶媽沒辦法兼顧家裏,只能主動走人。」

她說,公司突然安排她去上海工作,而她平時不做班,工資只有幾千塊,去上海的話根本不夠租房。」如果你不去,領導就開始惡意私訊你,挑你的各種毛病。最終她不得不離職。

所以她總結說,大環境不好,公司覺得用不著你了,所謂的「媽媽崗」對女性友好是假,壓低工資是真。工作靈活意味著你待遇靈活,員工福利分分鐘就可以變成被裁員的把柄。

她感慨道,這家企業還是個大國企,正式編有五險一金,為了降本增效,也如此花樣百出不擇手段地對付女性員工。可以想像民企能給「媽媽崗」甚麼真正的保護。

她還說,看到已經公布的一些「媽媽崗」的薪資,基本是她在上述國企時的一半。#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