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其中,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被稱為「神州大地」。中華民族又稱「華夏民族」。《春秋左傳正義》記載:「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故稱夏」。這反映了中華文化注重外在修養與內在道德的雙重特質。因華夏民族居於四方之中,故稱「中華」,寓意為「中心之國」。

中國傳統文化又稱為「神傳文化」,意指人與天地相通、敬天知命的精神傳統。中國人自古信奉「天命」,尊稱自然為「老天爺」,表達了對宇宙和自然法則的敬畏。在這種文化影響下,中華民族形成了敬天祭祖、積德行善的價值觀,期望通過自身道德修養得到天命庇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幾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延續著,直到共產主義的出現。共產黨在世界各地發動暴力革命,試圖奪取政權,結果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後,一聲炮響把馬列主義送進了中國。中共奪取政權後,為了鞏固統治,展開了全面摧毀神傳文化的暴力運動。尤其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掀起「破四舊」運動,大量寺廟、古籍、文物被毀。

中共破壞傳統文化,導致社會道德越來越差。人們在這種環境中久了,反而看不出問題,有些人甚至認為中共在變好,因為它也在喊要「復興傳統文化」。那麼,共產黨宣傳的「黨文化」和真正的傳統文化有甚麼區別?

一、傳統文化三大支柱——儒、釋、道如何融入中國人日常生活

儒、釋、道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主要三大支柱。其中,佛家和道家講的是「出世之道」。就是說,一個人應該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養,返本歸真,走向更高層次的生命狀態。它告訴人們因果報應——做好事有福報,做壞事要受懲罰,甚至死後下地獄。它鼓勵人們向善,通過修行來擺脫生死輪迴,不再受苦。

儒家講的是「入世之道」,修德安身,特別重視家庭、社會的秩序和禮儀,提倡「五常」:仁、義、禮、智、信;又講「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道德標準,用來維持社會和家庭的穩定。

生活中,我們說某人「缺德」,是指他缺少了「八德」中的某一項,行為不講道義,不合規範。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無恥」,意思是連八德都不記得了,叫「忘八德」,後來就變成「王八蛋」。實質上就是在罵這個人毫無廉恥,連最基本的做人道德都丟棄了。

中國人常說: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這些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婚喪嫁娶、開店動土,都講究吉日和禮數;做生意要講誠信,待人接物講尊重、禮貌;教育孩子要講孝順、講禮儀。可以說,這些傳統道德觀念,滲透在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華文化的根和魂。

二、黨文化的形成與表現形式

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共產黨宣言》等的論述,馬列主義的核心內容包括:辯證唯物主義、階級鬥爭理論、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其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物質決定意識,人的思想是由外部環境和物質條件決定的。人通過不斷的階級鬥爭,最終消滅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

中共的理論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為基礎,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黨章和綱領,建立起自己的「黨文化」——以共產黨的無神論和唯物論為基礎,不信神佛,只相信物質和鬥爭,形成的一種特定的思維方式、語言表達和行為模式,用來影響人們如何看問題、說話和做事。黨文化的特點是無神論、走極端、說一套做一套等等。

2.1嘴上唯物,心中迷信

眾所周知,共產黨黨員要信奉唯物主義,也就是不相信神佛、靈魂、來世這些傳統信仰。燒香拜佛被認為是「迷信」,如果黨員有宗教信仰,不聽勸阻的,就會被要求退黨。可算命跑官、拜神靈的現象在官場比比皆是。官方媒體人民網曾報道,官員們痴迷於算命看相,迷信「氣功大師」。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搞迷信「最誇張」,在官場上無人不知,所謂的「新疆三大仙」之一的曹永正曾專門為他服務。一些馬列唯物信徒們,做壞事的時候,不信有佛。但求平安的時候,卻寧願相信有神。

有的人雖然嘴上說自己是唯物,不信鬼神,但其實內心期待吉祥。比如買個手機號,要挑個吉利的;就連住個樓,也要選個數字吉利的樓層,沒有人喜歡4,說這是「死」,大家都喜歡8,說是「發」,這說明人們並不是甚麼都不相信。大家都想趨吉避凶,哪怕是個數字都那麼講究。

2.2語言中帶有鬥的意識,用詞極端

語言可以變異文化和思維。中國一位語言學家做過一個流行語調查,其中「去死吧」這樣的極端用詞位於前列,還有「噁心」「白痴」「變態」等具有強烈攻擊性的詞語也非常普遍。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親身遇到過這樣的事情:談論問題不是就事論事,往往話中含刺,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遇事不是心平氣和講道理,爭鬥語言的背後,是中共鬥爭哲學造成的一種混合著自大和自卑的扭曲心態和畸形人格。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圓融,也就是外圓內方。人們對待同等地位的人彬彬有禮;對待比自己弱小或不幸的人,講話儘量和氣溫婉,好言安慰;夫妻相處時相敬如賓,教育兒童時循循善誘;講道理時就事論事、冷靜理智,錯了也會坦率承認。君子風度的後面,是平和自信、自我控制,不過度地強調自我,做甚麼事都要留有餘地。

而黨文化敗壞語言風氣,常用極端的詞彙來誇大事實與製造假象。比如餐館取名用「天外天」「王上王」,媒體標題浮誇如:「世界第一」「美國嚇傻了」「日本後悔了」。網絡上充斥類似言論,如「華為遙遙領先」「中國科技超越美國」等。這類語言風格,延續了大躍進時期的「畝產萬斤」「超英趕美」式宣傳,脫離現實、誤導大眾。

2.3徒有傳統外表,正信不在

中共現在也在講「恢復傳統文化」,但其實恢復的只是外表,比如穿漢服、辦傳統節日,真正的信仰和道德內涵卻沒有了。在黨文化的影響下,人們不再敬神信德,反而把神當成發財工具,求神拜佛只是為了陞官、賺錢。

例如:河北易縣的「奶奶廟」很火,據說在這個廟裏可以找到人們想拜的一切「神」。想陞官,這裏有「官神」;想發財,這裏有全身綁滿鈔票的「財神」;想升學,這裏有皺紋深深的「學神」。如果想保佑自己開車平安,這裏甚至還有握著方向盤的「車神」。奶奶廟的管理員更是霸氣地稱:缺哪個神仙,隨便造一個。

另外,中國家喻戶曉的聖人孔子,他的故鄉曲阜,被譽為「東方聖城」,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中共近年來高調宣稱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孔子被包裝成旅遊符號和商品形象,儒家經典淪為政績工程和宣傳工具。所謂的「祭孔大典」變成了供遊客拍照的表演秀,參與者甚至連「孔子」是誰、儒學講甚麼都說不清。這種現象表明,所謂的傳統文化復興,並非真正回歸信仰與道德,而是在黨文化主導下,為政權服務、為經濟牟利的一場「文化秀」,缺乏真正的精神內核。

三、中共如何篡改傳統文化?揭開「偷天換日」的真相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仁愛、忠義、道德修養等,是維繫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根本。但在中共的宣傳和教育中,這些文化常常被斷章取義或扭曲,只有共產黨才帶來光明,它其實是走極端,專注於黑暗面,以偏概全。

3.1中共從負面解讀歷史

中共經常把中國古代歷史描述成宮廷中的你爭我鬥、百姓水深火熱,把一切問題歸咎於「封建制度」,但忽略了傳統文化強調的因果報應、以德治國。

比如:劉秀(東漢開國皇帝)遵守與敵人約定的「洛水之誓」,贏得天下人尊敬;而司馬懿違背承諾,雖然得權,但子孫被滅,被後世認為失德招報應。傳統文化講「天命有常」「失道寡助」,《尚書》裏說:君王如果沒有德行,天下人自然會拋棄他。

在中共的教材中,很多古典名著也被選取突出「鬥爭」或「反抗」的主題。高中課本《西遊記》選的是「大鬧天宮」,強調造反有理,而忽略了孫悟空在之後取經之路上不斷修行、自我克制、最終實現人格昇華的過程;《紅樓夢》選的是「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封建社會都是官官相護,卻未展現賈寶玉對人生、情感與命運的思考與感悟;《水滸傳》選的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被逼上梁山,但未能體現梁山好漢從草莽義氣到追求「替天行道」的轉變。

大陸很多媒體也會提及傳統文化,但是很少提到人應該敬天信神的,一到神佛和人的最終歸宿這個話題的時候,就自動轉向要相信科學,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堅持黨的領導。而傳統文化講「以德為本」,像《史記》中對人物的評價,不是看他是否成功,而是看他是否合道、有無德行。

3.2 顛倒黑白,讓人們失去心中的道德標準

歷史上像岳飛、文天祥這些忠臣,他們在艱難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選擇,向後人展示了人性的光輝。秦檜謀害忠臣,死後被後人做成跪像,在岳飛前謝罪,被後人唾罵。

但是,在2001年12月,江澤民的情婦陳至立主導的教育部,修改歷史課程,將岳飛、文天祥從新版高中歷史教學大綱中移除「民族英雄」稱號,試圖按江澤民的意思「與時俱進」,把秦檜捧為忠臣,為賣國賊翻案。

「忠」字,上面是「中」,下面是「心」,存心居中,意思是正直不偏。這種忠不是只對皇帝,而是對國家、百姓和中華文化的責任。岳飛「精忠報國」,就是這種忠的典範。而中共對他的貶低,混淆了人們對「忠」的理解,驅逐了人心中的正氣,敗壞了人倫。近年來,中共不斷篡改歷史,貶低歷史上的正面人物,美化壞人,這種做法雖然表面不張揚,但對人的思想影響深遠。

歷史記錄了前人的實踐與教訓,為當下的決策提供參考與借鑑,能夠讓人變得更豁達,因為人生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困境。以智者為師,以仁者為友,跟古人產生一種精神連接,用他們的智慧去啟迪自己,用他們的人格去淨化自己。

四、結語——三退順天意

《封神榜》以神話的筆法描繪了商朝滅亡、周朝興起的歷史畫卷,末代之君商紂的荒淫暴政,最終導致國家毀滅。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在中共馬列70多年的統治下,黨性優先,否定宗教信仰、貶損傳統文化、壓制人性與良知,把道德和神性視為糟粕,導致社會風氣日益敗壞。從高層到基層,無官不貪,背後更牽涉權色交易。看似繁華的都市掩蓋不了社會危機,失業率上升、看病難、教育貴、樓價高,百姓疲於奔命,廣大農民更是入不敷出。今日中國,天象已變,猶如殷商末年,「天滅中共」的歷史大戲正在上演!

隨著共產主義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破產,中共的解體也指日可待。正如《九評共產黨》(簡稱《九評》)所講:「當人們都能認識到共產黨的流氓本性,並不為其假象所蒙蔽的時候,也就是終結中共及其流氓本性的時候。」共產黨看似不可一世,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難違。自《九評》問世後,掀起的退黨大潮——退出中共黨、團、隊(三退),正是天意在人間的展現。 《九評》和「三退」的意義,不僅是讓我們結束暴政,而是逐漸恢復仁義禮智信等中國傳統觀念,建立一個新的家園。

中共製造的黨文化和篡改傳統文化,有意地引誘人們向外尋找問題的原因,千方百計放大和利用人性弱點,並加以極端化,使人分不清真正的善與惡,好與壞。而神傳文化能夠幫助人們,對自我道德良知進行反思和拷問,明辨是非,歸正人心。只有清除生命微觀中的黨文化,未來中華民族才能崛起,重建人與神的聯繫,重建人與人的和睦,在廣闊壯麗的新天地中修身養德,回歸傳統,生生不息。#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