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外匯市場呈現出引人注目的現象:儘管美元指數(DXY)持續走弱,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卻不得不連續出手,通過買入港元、賣出美元來回收流動性,以捍衛港元兌美元的聯繫匯率。今年6月下旬以來,金管局已累計回收流動性近591億港元。
這種看似與美元整體趨勢相悖的操作,不僅是對香港金融穩定性的嚴峻考驗,更折射出在全球地緣政治與中國經濟深層變革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所面臨的結構性挑戰。
表層原因:利差驅動下的套利交易與金管局的兩難
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自1983年實施,目前將港元匯率嚴格錨定在7.75至7.85港元兌1美元的區間內。金管局的核心職責便是維護這一區間的穩定。當港元匯率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必須依照機制入市干預,通過買入港元、賣出美元,從而抽緊市場上的港元流動性,以支撐匯率。
現在港元持續徘徊於弱方兌換保證邊緣,其最直接的金融操作層面驅動力源於香港與美國之間不斷擴大的利率差距。儘管美元指數整體下行,但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仍顯著高於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HIBOR)。根據美聯儲最新數據,2025年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依然維持在5.25%至5.5%的高位。由於香港金管局為捍衛港匯而不斷注入港元資金,HIBOR大幅下跌,但美國SOFR保持高位,導致兩者之間利率差曾一度超過300基點(3個百分點)。
這種顯著的利差為國際機構投資者提供了幾乎無風險的「套利交易」(Carry Trade)機會:市場主體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在香港銀行體系中借入大量港元。隨即利用聯繫匯率機制將這些港元兌換成美元。將所得美元存放在美國市場,賺取遠高於港元借貸成本的利息回報。
大規模的套利交易,導致市場上出現持續性的港元拋售壓力,從而推動港元匯率持續走弱,逼近7.85的弱方邊界。即使美元相對於歐元、日圓甚至人民幣等其它貨幣整體走弱,但對於套利者而言,其決策的核心驅動力是美元與港元之間的息差,而非美元的整體強弱。這種機制性的資金外流壓力,迫使金管局頻繁入市承接賣盤,消耗外匯儲備,以維護聯繫匯率的穩定。
金管局的干預,無疑使其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兩難境地。一方面,為了維護聯繫匯率的穩定,它必須通過回收港元來抬升港元利率,從而抑制套利行為。另一方面,金管局為了本地經濟復甦傾向於維持較低利率。在這樣的困境下,卻加劇了本地企業和居民的借貸成本,進一步壓抑了消費與投資。
深層根源:中共治下香港信心的崩塌
然而,單純將港元所面臨的壓力歸結為技術性的利差驅動,將是片面的。歷史上,港美之間也曾出現利差,但鮮有像當前這般,引發如此大規模且持續的干預。此次港元保衛戰的背後,是國際資本對香港未來的信心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或許是不可逆轉的動搖。這種信心的瓦解,根源直指中共對香港固有自由與法治的系統性侵蝕。
1. 政治壓制與法治淪喪
自2020年以來,香港的政治環境急劇惡化。曾經充滿活力的公民社會遭到系統性鎮壓,異見人士被噤聲,反對派幾乎銷聲匿跡,新聞自由面臨空前壓力。美國國務院在其《2025年香港政策法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共持續利用模糊的「國家安全」概念破壞香港的法治和受保護的權利與自由。
這種司法獨立性的喪失,從根本上摧毀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最核心的制度保障,即一個可預測、公平且獨立的法律體系。對於將巨額資金置於此地的國際投資者而言,資產安全的確定性已大打折扣。市場規則的政治化,使得營商環境充滿不確定性,這無疑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根本原因之一。
2. 經濟「大陸化」與競爭力衰退
隨著中共對香港控制的深化,香港經濟日益與問題重重的中國大陸經濟深度捆綁。中國經濟在2025年面臨的增長放緩、房地產危機、地方債務高企以及結構性失業等困境,正不可避免地傳導至香港。
同時,香港自身的經濟結構也顯得僵化,高度依賴金融和房地產。本地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創下20年新低,今年以來,陸續有房地產開發商出現債務危機。亞洲開發銀行(ADB)在不久前的報告中預測,由於與中國的緊密聯繫以及中美貿易緊張局勢,香港2025年的經濟增長將面臨顯著壓力。
香港這種日益加劇的「大陸化」趨勢,意味著香港正在從一個獨特的、與國際高度接軌的自由市場,逐漸退化為一個功能上依附於中國大陸的普通門戶城市。其對國際資本的獨特吸引力——包括開放的體制、高效的運作以及與西方世界的緊密聯繫正在迅速消退。
3. 資本外流的無聲警報
儘管中共官方媒體仍在竭力宣傳香港的「穩定與繁榮」,但資本的流向卻更為誠實地反映了市場情緒。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對香港未來的悲觀預期正在轉化為實際行動,體現為持續的資本淨流出。
AInvest等分析機構在2025年6月的報告中警告,監管的變動、公民社會的侵蝕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交織,正在引發一場「無聲的投資者逃離」。
外國直接投資(FDI)數據和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數量變化,都暗示著國際資本正在重新評估香港作為亞洲區域總部的地位。例如,美國商會2025年的調查顯示,67%的受訪者預計中美關係將惡化,有85%的受訪者強調,香港政府若更注重經濟而非所謂的「國家安全」,才能最有效地改善美港關係。
當投資者對一個市場的長期前景失去信心時,他們會尋找任何機會,包括利用息差,將資金移出。這種持續的資本外流,無疑加劇了港元的貶值壓力,使得金管局不得不消耗寶貴的外匯儲備來維持聯繫匯率。若資本外流速度持續,其消耗速度將不容忽視,這已成為聯繫匯率製麵臨的最大潛在風險。
技術性干預背後的政治經濟悲劇
綜上所述,香港金管局在美元整體走弱的背景下,仍需頻繁出手捍衛港元匯率,這一看似矛盾的現象,並非簡單的金融技術問題。其表層是港美息差驅動的套利交易,但其背後更為深刻的,是在中共高壓政治統治下,香港核心競爭力的全面衰退。
一個曾經被譽為「東方之珠」的國際金融中心,其賴以生存的法治、自由和國際化特質正被一點點剝離。金融市場的每一次異常波動,都是對其制度根基遭到侵蝕所發出的警報。金管局或許能暫時穩住匯率的數字,但它無法挽回正在流失的國際信心。只要香港的政治環境繼續沿著中共極權主義的軌跡滑落,其經濟和金融的根本性困境就無法得到解決,類似的壓力測試也將不可避免地一再上演。香港的金融保衛戰,最終是一場對其自由與未來的保衛戰,其結局不僅牽動著香港自身的命運,也深刻影響著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治理模式的評估與信心。@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