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證券中國機械行業分析師王斐麗指出,人形機械人正從科幻走入現實,成為下一波科技革命的焦點。隨著技術創新與監管體系的逐步成熟,人形機械人將快速進入商業化階段。
瑞銀預測,至2035年全球人形機械人數量將超過200萬台,到2050年將激增至逾3億台,屆時相關市場空間可望達到1.4至1.7萬億美元,形成橫跨零組件、軟件、製造與服務的完整產業生態系統。
瑞銀認為,人形機械人應用初期將集中於工業與服務場景,包括工廠內物體搬運、倉儲管理、客戶服務導覽等用途。預計2030年前,工業場景仍將佔據約63%的應用比例,其中逾半機型將非雙足設計。
不過,王斐麗強調,若要充份發揮潛力,未來主流仍需朝向具備人形外觀(如雙臂、靈巧手與雙足)的家用型機械人發展。在硬體技術進步與成本下降的雙重推動下,人形機械人終將走入日常家庭。
報告指出,機械人大腦,即AI與感知系統,是商業化進程的關鍵樽頸。雖然目前硬體如執行器與靈巧手尚未完全成熟,但大型語言模型(LLM)與視覺語言模型(VLM)的飛躍性發展,為機械人智能注入強大動能。
隨著供應鏈改善與規模經濟效應顯現,瑞銀預計未來20年內,人形機械人的銷售價格與使用成本將下降逾七成,有望激發更大規模的消費者需求。自動化元件、稀土材料、電池與半導體產業亦將成為主要受益者。
在投資布局方面,瑞銀建議投資者關注上游零部件與材料供應商,例如行星滾柱絲杠、力感測器、SoC晶片與永磁材料等領域。中短期內,上游標的如全球自動化元件廠商及稀土供應鏈預期跑贏中游整機廠。長期而言,軟件企業、AI模型提供商與雲端服務平台將因機械人大腦需求擴大而獲利。整體而言,人形機械人商業化初期將類似電動車產業的早期階段,領導企業尚未明朗,惟具備研發、製造與市場整合能力的整機廠,最終有望主導全局。@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