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大足區玉灘水庫水位下降,河畔峭壁上的6龕宋代摩崖造像露出水面,這些造像雕刻工藝細膩、生動,反映了宋代民間信仰與社會生活的交融。


封面新聞報道,這批摩崖造像分布於高3米、寬6米的峭崖上,從左至右共6龕,共計27身造像。其中第2至4號龕規模突出、保存完好。

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館員鄧啟兵表示,今年開春以來,大足區降雨量偏少,玉灘庫區水位一再下降,造像得以「水落石出」。

鄧啟兵表示,這些造像題材在大足石刻宋代佛教造像中大量流行,特別是第3號保存的力士像與石篆山石窟第7號三佛龕中的力士像如出一轍。此次新發現不僅豐富了大足石刻藝術題材類型,而且對於考察巴蜀地區宋代水月觀音等造像發展演變具有重要的價值。

據介紹,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摩崖造像的總稱,有造像5萬餘尊,銘文10萬餘字,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整而著稱於世。1999年,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近期,因水位下降,大陸多地的水庫的佛像顯現出來,引起公眾關注。


6月份,四川安岳書房壩水庫的20多個雕刻的佛像露出。

陸媒實地探訪發現,在佛濟寺摩崖造像現場看到,石獅和一塊巨石四周雕刻的20多個佛像在今年完整露出,「捧繡球」的石獅在水庫邊相視而坐,彷彿在對話一般,巨石四周的佛像各不相同,刻得栩栩如生。在地勢更高的崖壁上,還有部份常年可見的摩崖造像。

當地文保員(也是當地居民)鄧永福表示,自1974年水庫蓄水以來,佛濟寺被水淹沒的摩崖造像幾乎每年都會露出佛頭,連同地勢更低的石獅完整露出也出現過10多個年份,每年露出時間有兩三個月。2020年以來,有三年完整露出。此處摩崖造像在2020年被外界知曉後開始「走紅」。

在此前,河南省鶴壁市一地也出現類似情況。

5月底,鶴壁市淇縣奪豐水庫水位下降,露出一處石洞。石窟洞壁四周布滿佛像,造型精細,栩栩如生,洞內還有較深的積水。

網民稱,這個洞為千佛洞,還有人來打卡。


據淇縣發布消息,前嘴石窟,開鑿於東魏時期,千百年來一直藏匿於人跡罕至的峭壁之上,上世紀中期又因奪豐水庫的修建沉沒水中。#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