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最後一日、夏至已過;倫敦高温達攝氏35度。走進墓地,熱浪刺眼,安眠墓穴中人,會否陰涼。

墳場始建於1897年,人海滄桑,早有人滿之患;這個滿百年的墓地,是英國第35個墳場,1935及1937年擴建,加建了遺體焚化爐,一直沿用至今。

畢直長路,近路旁的墓穴和墓碑都較整齊,敷滿鮮花。有些墓碑刻字漫漶,看不清楚了。甚麼名字,老老少少,立碑人當年萬千心意,若隱若存,埋身都只是3尺之地。

熱浪圍繞墓園,赤日之下,偶有私家車經過,踽踽獨行人少。看見有些天使折翼,或崩損了翼尖;天使的一雙翅膀都好大均勻對稱,一飛可以沖天,輕撫翼上摺痕,感覺石頭猶溫,任由流光灑去,佇立在天使翼後,可以體驗到無言的庇蔭。

這片不是富人區的墓地,最惹人注目的是賓利(Derek Bentley)的墓碑上刻上「英國法制下的蒙寃者」(A Victim of British Justice)。1952年11月2日晚上,賓利和只有16歲的同學爆竊蓋萊頓區一座貨倉;警察趕到時,他的同夥鎗殺了一名警員,兩人被控合謀爆竊、鎗殺。開鎗的不是賓利,但他的同伴未過18歲,只被判無限期監禁;結果是10年後得到假釋。當時只有19歲的賓利,鎗戰發生時,他經已被警察逮住;而且他是癲癎症患者,有讀寫障礙的文盲,平均智商只有77點,從無刑事犯案紀錄。只因為案件中有皇家警察執法中死亡,一定要嚴懲以息民憤,3個月後賓利被送上絞刑台。賓利的父母、姊姊一直用餘生去尋求覆核上訴;1998年上訴得值,推翻原審判決。46年後,以餘生爭取公平的家人,都已經不在了;公義來了,也晚了。

西禮堂是二馬的殯葬禮,由他相識的兩位華人牧師主持。二馬是為慈善機構兼職的會計師,相知20多年,勤懇踏實,不甚計較酬勞,只求把工作做好。由於他患上腎病,洗腎治療既花時間,又不舒服;但二馬畢竟捱過了,換了腎,日子過得寬鬆多了。二馬讓妻子全職照顧家庭和兩名男孩子;是出名的「愛妻愛家號」,每個星期日都會舉家出行,到唐人酒樓吃點心。

二馬的弟弟從香港趕來說:「在哥哥的引導下,我也踏上了信仰的旅程,成為了一名基督徒。1997年香港回歸時,為了兒子的教育和更好的生活環境,他毅然地決定移民到英國,放棄了穩定的會計工作。這一決定顯示了他對家庭的愛與責任。在英國的初期,他面對種種挑戰,經常向我訴苦,但他從不放棄,始終努力工作,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

出席殯葬禮的大部份都是教會會友,深存信仰的人,哀而不傷,讓逝者安息,存者努力活下去,有待重逢之日。

二馬謙謙君子也,從來不打誑語,多年前也曾提醒我要關注某些出現在慈善機構人士的政治傾向。

二馬遠去,放下塵世間千萬種牽纒;我輩營營役役:

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